语文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如题所述

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在不知不觉中使大地万物得到滋润,这种不假雕琢的自然之爱博大而亲切,淋漓而入微。课堂教学亦如此,我们要让爱的种子,不知不觉在孩子的灵魂深处发芽、生根,要在不随意中使孩子受到教育,人格得到升化,品格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走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原本对老师就有敬而远之的感觉。这就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不可逾越。正是这种障碍阻隔了师生之间交心的桥梁。使师生之间缺乏了解和沟通。学生不能把自己课堂内外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告诉老师,教师也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使得课堂教学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去走近学生,用善意的目光,入微的问候,亲切的交谈,关爱的抚摸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设身处地去为学生着想,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和友谊的桥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淡忘师生的角色差别,主动和教师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2、学会微笑,用心灵去搭建桥梁
“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在学生取得成功时,要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要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误时,要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要用微笑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笔者想说:当你微笑着走进课堂时,这不仅是你自信的反映,同时还能够给学生一种温馨、舒畅的学习环境,也为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奠定了心理基础。因此说,微笑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它使师生间的距离一下缩短,从而使师生之间容易沟通、交流,情感易于融洽、共鸣,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微笑教学是沟通师生之间感情桥梁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学生的关键,是师生情感交融的粘合剂。
3、以身作则,树学生学习的典范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故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的表率。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笔者身有体会,而且效果很好。譬如:教师教态大方自然,衣着朴素得体,语言抑扬顿挫,声音悦耳动听,行为彬彬有礼,板书整齐有序,讲解条理清楚,作业批改认真,待人热情周到,有错及时改正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悄无声息的,也是很有效的。有句话说“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足以说明这种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教师不能光用严格的要求来约束学生,而对自己却疏于要求,我行我素。那么你的语言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学生就不会信服,也就不可能自愿去接受。最终只能是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育实效,不利学生身心发展。
4、发现亮点,找回学生丢失的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要从欣赏学生的角度同学生交谈,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愿意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吐露内心秘密。学生也在被爱护与尊重中感到老师的理解与真诚。老师从而窥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激励教育的最好契机。发现亮点给予肯定和赞扬,使其树立自信。苏联教育家苏可霍姆林斯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这“抬起头来”就是信心的体现,而能让他们“抬起头来”的的最好方式就是肯定和赞扬。一个智商很高的孩子如果每天面对的都是指责、批评,他就会得到一种,也是唯一的信息:我不行。久而久之,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心理就会压抑,情绪就会低落,随之而来的就会自卑、孤僻、自甘落后。而时常赞扬滞后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就能使他们时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这样,他们就会肯定自己,发现“我也行”,进而树立起“我一定行”的信心,就会自觉自愿投身集体,大胆参与,就会增强责任感,自勉自强,努力向上。
5、创设机会,予学生充足的空间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得大方、自信、健谈。大量的实践、体验、感悟机会的提供,将使孩子们变得眼明、心灵、手巧;丰富的学科实践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将使孩子们变得活泼、合群、坚强。就说语文课堂吧:根据教材的类别,通过图画、音乐、道具,创设出形象可感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游戏”中读读、演演、说说;凭借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读读、画画进行创造性的介绍、复述;引导学生自觉挖掘资源,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6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教师节快乐”我毕业后很顺利的被分配到了一个小镇子的一所中学任教。说实话刚进入这个陌生的环境,我不是很喜欢这所偏僻的学校。但又不能违背家人的意愿,所以就“勉强”来到了这里。我任教的是七年级语文。当我第一次进入教室时,全班六十双眼睛齐盯着我,这让一向内向、羞涩的我有些不知所措。幸好此时有豆书记“引见”,他好像看出了我的不安。在我耳边悄悄说:“不要紧张,看着学生”。然后,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又让班干部作了自我介绍,这样我对这个班级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这段相互了解的时间过后,我紧张的心情似乎得到了平静。我开始环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我发现每一双眼睛里都流露着一丝兴奋与喜悦--他们似乎很欢迎我的到来。第二天,我怀着紧张而又企盼的心去上我的第一节课。还未进入教室我就听到了学生嘹亮的歌声--“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伴随着悠扬的歌声,我踏上了讲台。可是在我一声“请坐”之令发出后,同学们并未坐下,这让昨日的紧张心情又重新袭上心头。我努力从他们的脸上寻找答案。我看到:他们个个脸上似乎挂着一丝淡淡的笑意,此刻的我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了。这时我看见教室的后边有一个身影正缓缓向前移动。原来是班长,“他想干什么”,我心里嘀咕着。正在这时,我看见他把手里捧着的小礼盒举在了我的面前,我下意识的接过了礼盒。“老师,节日快乐!”这时,全班学生齐声喊道。此时的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教师节。顿时,我的眼眶里涌满了激动的泪花,这泪花中蕴含着太多太多。在我眼里的这群毛头小孩竟然如此懂事,我这才明白:他们年纪虽小,但他们的“礼”并不小。我被“小小”的他们那“大大的礼”感动了。我强制住内心的激动,上完了我的第一节课。回到办公室,我仔细低头看了看这个礼盒,淡蓝色的包装纸包裹着一个方形的盒子,上面系着一个红色的蝴蝶结。我小心翼翼的打开了这个“精致”的礼盒,想知道里面到底会是什么东西--原来是一只黄色的小牛。我心想:淡蓝色--我最喜欢的颜色,牛--我的属相,他们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我静下心来,在脑中努力搜索着答案。原来是昨天作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将这些信息无意之中透露给了他们。内心的激动再一次袭上心头:他们真有心啊!我说的每一个字,他们都在认真地听着。可以想象,他们在选这份礼物时是多么用心啊!我突然发现自己爱上了这群细心、可爱的学生,他们每一双眼睛背后都隐藏着一颗火热的爱心。爱的启迪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同时,我们还应不失时机的去激励、去引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被赞赏、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让孩子从赏识、夸奖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孩子挖掘自身的潜力做出更好的表现,争取更大地成功。赞赏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激励作用,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的确,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赞美,是人生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后精神上的高级需求,这种需求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对学生的成功,应给予肯定、表扬、赞赏,并适当提出更高的需求。樊清江是我班的一名男生,可他总是板着一张蜡黄的脸,毫无生气。上课,总是趴在桌子上,好像若有所思;课间,静坐一隅;放学后,又独来独往。在与其它科目老师交流后,我得知他几乎每节课都是这样。但从他的眼神中,我分明窥探到了一丝希望。经多方了解我才得知,他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母离婚后,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他由后妈抚养,但后妈对他又不好,再加上他身体不好,这一切让他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以致于快乐对他来说是一种奢望。一天上课时,我发现他在看一本网络小说。经一番思考,我决定选择另一种方式去“揭穿”他。刚好有一道仿句练习题我便点名让他回答,我原本以为这道题对他是有些难度的,没想到他仰起头,眨了眨眼睛,嘴巴一张,答案便跟着出来了。回答很精彩。我被他的灵敏、聪慧惊呆了。顿时,全班想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看到了他脸上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微笑。我抓住时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下课后,我仍然对课堂上的一幕念念不忘。我想:他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将语言组织的那么精彩,这说明他很聪明;他如此认真地读那么厚的小说,这表明他很喜欢阅读,只是缺少一个人去正确引导。想到这,我决定去充当这个引路人。于是,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将他叫到我的办公室,告诉他:“我特别想看你的那本网络小说,你看我的这些书,我都已经看了好几遍了,我们能不能交换着看?”他拿起我早已放在桌子上的几本书,翻阅起来。“当然可以”,他突然说。“但是我的书不许在周内看,只能星期天在家里看,更重要的是不能影响学习。”“没问题!”他爽快的答应了。就这样,在这一借一还中,我发现他渐渐的变了,上课积极发言,与同学和睦相处,成绩也提高了,特别是作文水平尤为突出。我认为要做好教师这份工作,首先必须发自内心的去热爱学生,认为跟他们在一块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其次,从生活点滴中去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与呵护;再次,我们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实施正确有效的引导教育,并适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让我们的爱充满教育心智,让教育之爱闪耀智慧的光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