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西煤炭趣话

如题所述

1. 黄河边上捞煤忙生活在晋西黄河边上的居民,常有捞煤的经历。每当大雨过后,黄河怒涨,在滚滚的浊流中,常有煤块从上游随浪漂下。于是雨后洪水未退,许多沿河居民纷纷选择有利地段,手持木杆从洪水中捞漂浮煤块。如果地段选择好,河中煤块多,一场捞煤过后就可取得够一年用的煤炭。晋陕千里黄河峡谷出口处的河津,河道因进入汾河平原而变宽,流速减慢,于是煤块在那里大量堆积,这时男女老少蜂拥去河滩拣煤,曾为热潮。强劳力聚煤、拉煤、搬煤,妇女儿童拣零星小块煤,看住自家煤堆。这时河滩上人头攒动,吆喝声、呼叫声、争抢声,像是一场热闹的赶集。

黄河中的浮煤,主要是从陕西、内蒙古产煤区被山洪冲下来的,它们是密度小的褐煤,也有其他煤。由于黄河水中泥沙多,河水密度大,所以轻质的烟煤也会漂在水上。如今随着煤价飙升,那些暴露于地表的煤炭几乎都被开挖了,所以河滩捞煤的热烈场面,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已逐渐消失了。

2. 山西的特殊“煤”

一根火柴可以点燃一炉的煤,听来好像奇谈,事实却发生在河曲—保德一带,那里煤层中可燃挥发分含量特别高,只要划一根火柴,不需纸的引燃,更不需柴和秸秆助烧就可直接生着炉子。如今这种优质的气煤已极难找到。

可焖一周炉火不灭的煤,一般人家封炉子,可烧一个晚上,第二天捅开还可烧壶开水;封火得当,可烧一天一夜而不灭。而太原古交南面狐堰山一带的煤,一般封火 2 ~ 3 天不稀奇,技术好的可封火一周而不熄,当地人称“回娘家炭”。原来这里的石炭纪肥煤受到地下侵入的岩浆岩高温作用变质成为高标号无烟煤,煤中易燃组分大部分逸散消失,只留下耐燃部分,但特别经烧。所以封火后的炉子可以慢燃 6 ~ 7 天还不熄灭。

3. 火山岩下柴劈炭

繁峙北山,有上百平方千米的玄武岩分布,那里产“柴劈炭”。它是距今 2000 多万年前,火山喷发所掩埋起来的树木,在空气半隔绝条件下,形成的最年轻的煤炭——褐煤。由于它较好地保留了原来树木的形状,挖出来后还可以当柴烧,而且比木柴经烧,人们就形象称之为“柴劈炭”。

柴劈炭

4. 新太古界下的煤田

新太古界片麻岩是指 25 亿年前地壳早期的变质岩层。它原应在煤层之下数千米厚的地层底部。20 多亿年的时间间隔,几千米厚的空间间隔,谁也不会在片麻岩之下去找煤。然而,灵丘县南山银厂乡附近,却在片麻岩之下找到煤矿,成为灵丘县唯一的供煤基地。这一地质奇迹,是后来地壳运动所开的一个小小玩笑。原来一亿五千万年前发生的燕山运动,将地壳深处的新太古代片麻岩翻转出来,并推压到石炭纪含煤地层之上,因而出现片麻岩下找到煤层的这一奇异实例。

5. 宁武的千年火洞

宁武城南 20 千米东寨镇之北,有一特殊的景点“鸾桥烟虹”。那是指鸾桥村西山坡上,岩石中烟雾升腾,恰似当今发电厂散热塔冒出的白色水蒸气,弥漫于山间。阳光斜照下地火蒸发了地下水汽,就会出现七色彩虹。鸾桥烟虹由此得名。这一景观已历经数百年,至今犹昼夜不停地在冒“白烟”。它原来是煤层的自燃现象。在管涔山上沿着北东走向,长十余千米范围内,有数十处煤层在自燃着。它甚至就发生在万年冰洞边上,距冰洞 200 米北部山顶。人为了使之与冰洞配套,起名为“千年火洞”,于是万古不化的冰洞与千年不熄的火洞不期而遇,构成了火与冰鲜明对照的自然奇观。

管涔山上分布着石炭纪煤层,因那里的煤含硫量较高,煤类又属有高挥发分的气煤,所以在日光直射下,附近落叶腐沤中产生的热量便引燃了煤层,造成煤层自燃。煤层一旦起火,风雨是灭不了的,即使表层淋灭了,岩层深处煤层还可以照样燃烧,直到煤灰聚积堵塞了岩石裂隙,使外部空气无法进入才会熄灭。但那时新剥蚀出来的煤层又会自燃起来。因此千年火洞,不是指具体的一处自燃点,而是此起彼伏自燃点的集合。

煤层燃烧后只留下不可燃的石质煤灰,使煤层体积大减。于是上面的岩层因失去下面煤层支撑而坍塌成坑,所以当地山上到处散布着坍塌后的火坑,直径 1 ~ 30 米不等,有燃烧发红的焦泥和岩石,洞边还有半焦的树干。

刚熄灭的火洞

山西省的大同煤田自燃也很严重,它在地下深处燃烧而发出轰隆之鸣,以致被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载入,后被 20 世纪50 年代苏联专家当做近代火山活动尚在进行的依据。为此,在20 世纪 70 年代引发市民“大同处在活动火山带上”的恐慌,后由大同矿务局派专家论证,方知那是地下煤层自燃引起的误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