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和王阳明的心学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如题所述

很多人说,日本之所以明治维新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心学的探究和崇拜。东乡平八郎的名言就是:一生俯首拜阳明。心学能让一个贫穷落后的日本快速崛起,进入了现代工业时代,而为何我国的大明王朝反而铲除了心学呢?心学的重要弟子又为何被杀的杀,关的关呢?作为儒学的一支,心学和佛学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的人,又该从心学中学些什么东西呢?



谈到心理学,必须谈王阳明,王阳明可以说是历史上的完人。他既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又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而且还是一位哲学家,甚至后来成了一代圣人。仅仅后人给他的荣誉,就可以写一两百字,这次就不啰嗦了。首先王阳明是一个出身极好的大公子,他的父亲就中过状元。在明朝想中一个状元有多难,恐怕都知道吧。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和遗传基因,王阳明的成长环境是很优越的。然而这孩子的思想却有点另类。当老师问他今后的目标是什么时,他的回答居然是做圣贤。看着眼前这个口出狂言的孩子,老师无奈地摇摇头。因为老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圣贤,而王阳明那时也不知道。



当王阳明被贬到贫困山区时,突然感悟,原来这就是圣贤。顿悟之后的喜悦,是飘逸在宇宙间的自由和快乐。什么是得道,那就是得道。什么是成佛,那就是成佛。当大彻大悟之后,能够看透宇宙的很多秘密,那就成了圣人。



我们都知道心学的核心思想就四个字:知行合一。但对这四个字,我们几个人能够理解?心学的知行合一,不是简单的知识和行为化为一体,相辅相成,而是一种由外向内的剖析。就比如说圣人,以王阳明的心学来看。很类似于佛学里的佛。在此作者要强调一点,佛学和佛教不是一个概念。同理,儒学和儒家思想也不是一回事。佛学里最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佛。只是很多人戒除不掉身上的弱点,所以才修不成佛。只要每个人肯潜心悟道,他都能够成佛。而心学里的圣人,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只是很多人如璞玉一般,很多人没有把自己雕琢出来。



而传统儒家思想里的圣人,例如孔子和朱熹。看看他们提出的什么玩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存天理,灭人欲……然而再看看历史上那些整天满嘴仁义道德的一群人,比如东林党之类,他们自己过的生活,他们是圣人还是伪君子?想必大家心里都明白吧。我们今天的人,还有几个人相信那一番鬼话呢?那帮圣人,让别人做这个做那个,而他们自己呢?看看历史上那些所谓的圣人,他们叫得越响,往往自己做得越差,这难道就是巧合吗?心学就突破了传统,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圣人,干嘛非要学习那帮吃人不吐骨头的玩意儿呢?这也是心学后来不被明朝皇帝待见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