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瘰疬的中草药

请问中医对恶性淋巴溜命名为什么?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瘰疬是指淋巴结核,不是恶性淋巴溜吧?我想问一下恶性淋巴溜中医称它为什么病?谢谢,有人知道吗?

  中医治疗
  中医记载有效偏方有:口服七络丹、千草散、圣玄汤、蜈蚣散、猫眼草膏、蜈蚣蛋、黄精夏枯膏、结核膏、消瘰疬方、羊胆丸等。 外用 外敷止痛、挑治、针刺疗法等
  千草散
  千草散曾记载于中国古代药典《皇帝内经》 清朝《伤寒论 》
  系中草药精细研磨制成,有大治瘰疬之功效。
  是近百年民间流传的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散剂偏方。
  【功能与主治】 淋巴结核、淋巴肿大。
  【疗效统计】此方92年中医杂志统计 治疗淋巴结核130例, 痊愈128例, 无效2例。
  【用法与用量】 空腹口服 勾兑服用,一日一次。
  【信息来源】 中国中医杂志 1992/3
  【摘 录】 《中国药典》
  七络丹
  【拼音】:qiluodan
  【种类】:中药
  【主治】: 淋巴结核
  【创制时期】清中期
  【成分】纯中草药配伍,有夏枯草、当归、连翘、藏红花等
  【用法与用量】 饭后半小时温开水送服,一日三次,一次七粒。
  【药粒形状】均如黄豆般大小
  【药粒形状】分红色和土黄色两种,治疗初期吃红色药粒,后期吃土黄色药粒。
  【忌 口】小米饭
  【副作用】没有副作用
  圣玄汤
  记载于《兰室秘藏》》卷三,
  是李氏百年来治疗瘰疬“淋巴结核”的有效方剂之一。
  【名称】 内消圣玄汤
  【功能主治】 淋巴结核“瘰疬”软坚散结,球瘰疬痰核或肿或痛的内消。
  【成 份】阴仲、玄参、猴枣、天花粉、蝉蜕、玄明等60余味。
  【用法】 加热口服。
  【性 状】本品为褐黄色包装汤剂。
  【信息来源】 中国药典、中医药杂志。
  【禁忌】孕妇忌用。
  【贮藏】密封冷藏。
  蜈蚣散
  〖药物〗蜈蚣2 条, 新鲜鸡蛋2 个。
  〖用法〗将蜈蚣置瓦上焙干研末, 分2 份;取新鲜鸡蛋分别将其一端破一小口, 流出蛋清少许。每个鸡蛋倒入 1 份蜈蚣末, 用纸或面饼糊住小口。早上用夏枯草30克煮1 只蛋, 吃蛋喝汤;晚上用数层湿纸包裹另1 只鸡蛋, 置灰火中煨熟食之。10 天为 1 疗程。
  注: 蜈蚣有毒, 小儿及体弱含用量酌减;服药期间禁服辛辣刺激之品, 禁房事;发热咳血者不用, 待病情稳定后再用。
  猫眼草膏
  〖药物〗猫眼草5000克。
  〖用法〗上药洗净加水15000克, 浸泡水内3 天后, 慢火熬3 小时, 去渣, 再慢火熬至起泡似鱼眼时即成糊状, 装瓶备用, 根据疮口情况, 在局麻下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胬肉后, 用涂有猫眼草膏的无菌纱布覆盖 (有窦道者用刮匙刮除豆渣样物及脓汁后, 取适量药膏纳入) , 包扎固定。视脓汁多少每天或隔大换药1 次, 直至疮口愈台。重者可加服抗痨药。
  〖疗效〗此方治疗破溃型颈淋巴结核245 例, 306 个疮口, 均痊愈。
  注, 猫眼草为大戟科植物猫眼草Euphcrbia lunulata Bge。的全草, 有祛痰、镇咳、平喘及拔毒止痒之功。
  蜈蚣蛋
  〖药物〗蜈蚣 (去头足) 1 条, 全蝎3 条, 鸡蛋1 个。
  〖用法〗上药焙干, 共研细未, 取鸡蛋开1 小孔, 纳入药未, 搅匀用面团包裹, 放草木灰中烧熟食之, 每天1 次, 每次1 个, 10 天为1 疗程。
  黄精夏枯膏
  〖药物〗鲜黄精100克, 鲜夏枯草200克。
  〖用法〗将上药切碎, 加水500 毫升煎煮, 最后浓缩成膏。用时根据患处大小, 将药膏摊于消毒的纱布上贴于患处。如有溃疡处, 将纱布剪1 小孔, 便于徘脓。每天换药1 次。
  结核膏
  〖药物〗·火石灰80克, 石碳酸100 毫升, 桐油200 毫升。
  〖用法〗用瓷碗或小铁锅装桐油, 微火烧开, 放入石碳酸, 后放火石灰熬成半膏状, 瓶装备用。用时涂擦患处, 每天2-3 次。
  〖疗效〗此方治疗化脓性颈淋巴结核, 一般连涂1-2 周可愈。
  消瘰疬方
  〖药物〗玄参20克, 贝母、海藻、夏枯草、生地各15克, 穿山甲9克。
  〖用法〗每天1 剂, 水煎服.1 个月为1 疗程。根据体质情况, 亦可将上药蜜制成丸, 早晚各服6克
  羊胆丸
  主要成分:羊胆干膏、百部、白芨、浙贝母、甘草。
  功用与药理:润肺化痰,解毒杀虫。药理证实,羊胆中胆酸及去氧胆酸对多种细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百部、甘草体外实验对人型结核杆菌及多种细菌也有抑制作用。
  用量与用法:每次3g,每日2 次,温开水送服,忌食辛冷油腻
  1.每天取鲜土茯苓200克,水煎分2次服用,连用1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停用1周,再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用1~3个疗程。
  2.治淋巴结炎、淋巴 结核、单纯性甲状腺肿:紫菜20克,鸡蛋2个,文蛤肉250克,绿豆粉丝60克,马蹄粉30克。先将马蹄粉用水调稀;鸡蛋去壳搅匀;文蛤肉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煲熟,放入粉丝、马蹄粉、鸡蛋,煲沸后熄火,随即放入紫菜调味佐膳。
  3.紫菜10克,水煎,一日两次服,或用紫菜泡汤,每日当菜佐食,连食一两个月。
  4.紫菜萝卜汤:紫菜15克,白萝卜20克,加陈皮2小片,同煮汤,加少许食盐调味食用,治甲状腺肿大和淋巴 结核。
  5.用生芋头3公斤,晒干研末,另用陈海蜇300克(洗去盐)及马蹄300克,两味加水煮烂去渣,配入芋头粉制成丸如绿豆大,用温开水送服,每次6克,一日三次;或用鲜芋头洗净放锅内蒸熟剥去皮,酱油调味,每日当菜吃。治瘰疬,颈淋巴 结核等症。
  【组成】海带250 克、醋100 毫升。
  【用法】煮汤食,隔天1 次,可常服。
  【主治】颈部瘰疠。
  【组成】理石30~50 克、白酒2000 毫升、黄酒或米酒1000 毫升。
  【用法】浸泡月余,每饮适量,日饮2 次。
  【主治】瘰疠、痰核。
  【组成】桃叶1 把、黄酒适量。
  【用法】炒桃叶后拌黄酒敷患处,或捣烂加黄酒少许炖热敷患处。
  【主治】淋巴结炎。
  【组成】地骨皮、黄酒。
  【用法】地骨皮晒干磨面,每10 克加黄酒100 毫升,置于玻璃瓶内浸泡7 天,滤汁备用,每日3 次,每次饭前饮10 毫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08
颈淋巴结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颈淋巴结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俗称“瘰疬”。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初起在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无痛,可推动,以后淋巴结周围发生炎症,淋巴结互相粘连,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状肿块,继则淋巴结发生干酪性坏死,并液化为寒性脓肿,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有波动感,常能自行破溃,流出豆渣样或米汤样黄白色稀脓液,形成不易愈合的溃疡或窦道。有的可因抵抗力增强和正确治疗而使病变停止发展和钙化。小部分病人可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1.瘰疬( 颈项或腋窝的淋巴结结核,患处发生硬块,溃烂后流脓,不易愈合) 。用新薄荷二斤,捣烂取汁,皂荚一个,水浸去皮,黑牵牛( 半生半炒) 各一两,皂荚仁一两半,一起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连翘汤送下。

2.再方。用牡蛎煅过,研为末。取四两,加玄参末三两,和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尽除根。 又方 : 瘰头疬不知已破未破,用牡蛎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茶汤调下。其效极验。

3.再方。用猪油淹生地黄,煮开六、七次,涂患处。

4.再方。用泽漆一、二捆,加水二桶,熬成一桶。去渣,再熬成膏一碗,收存瓶中。用时先以椒、葱、槐枝把患处洗净,然后用膏涂搽,几次之后好可见效。

5.再方。取桃树白皮贴疮上,炙二七次,有效。

6.再方。用白胶香一两,化开,以蓖麻子六十四粒研末,加入搅匀,成膏后摊贴患处。

7.再方。用老茅屋厨房里土墙上的土,研末,加轻粉调敷,半月可愈。

8.再方( 小儿) 。用榆白皮生捣如泥,封涂患处。经常换药。

9.风毒咽肿或瘰疬咽肿,吞水不下。用莨菪子研为末,每服两小匙,水送下。极效。

10.瘿气结核,瘰疬肿硬。用昆布一两,洗其咸汁,晒干为末。每取一钱,以棉裹好,放醋中浸过,口含咽汁味尽即换。

11.风毒瘰疬的偏方。用地菘捣烂敷患处,药干后即更换。

12.刀漏瘰疬,遍发面腋,痒痛难忍,憎寒发热。用白花蛇在酒中泡过后取肉二两,炒干;生犀角一两二钱五分,研细;黑牵牛五钱,半生半烽;青皮五钱,各药共研为末,每取二钱,加腻粉五分,黎明时以糯米汤调服。泻下恶物。即为有效。十日一服,可绝病根。忌发物,此名“三因白花蛇散”。

13.治瘰疬瘘疮。用雄鸡屎烧灰。调猪油涂搽。

14.瘰疬不收。用干姜为末,加姜汁调成糊,以黄丹为衣,每日随疮大小放药。追脓尽生肉合口,即可停药。如仍不俣,加葱白汁调大黄涂搽好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