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坏道修复的cmd命令

如题所述

1、点击开始,运行, 输入cmd , 然后在DOS提示符下输入: 
chkdsk C: /f (C是指你要修复的那个磁盘盘符) 

2、dos下修复命令包括全部参数:CHKDSK [volume[[path]filename]]] [/F] [/V] [/R] [/X] [/I] [/C] [/L[:size]] volume 指定驱动器(后面跟一个冒号)、装入点或卷名。 

3、filename 仅用于 FAT/FAT32: 指定要检查是否有碎片的文件。 

4、/F 修复磁盘上的错误。 
/V 在 FAT/FAT32 上: 显示磁盘上每个文件的完整路径和名称。 

5、在 NTFS 上: 如果有清除消息,将其显示。 
/R 查找不正确的扇区并恢复可读信息(隐含 /F)。 
/L:size 仅用于 NTFS: 将日志文件大小改成指定的 KB 数。 

6、如果没有指定大小,则显示当前的大小。 
/X 如果必要,强制卷先卸下。 
卷的所有打开的句柄就会无效(隐含 /F)。 

7、/I 仅用于 NTFS: 对索引项进行强度较小的检查。 
/C 仅用于 NTFS: 跳过文件夹结构的循环检查。 
/I 和 /C 命令行开关跳过卷的某些检查,减少运行 Chkdsk 所需的时间。

8、chkdsk命令仅仅是修复表面的数据错误,远远不如期望的这么强大。真正的物理性坏道根本无能为力。如果硬盘真正出现严重的连续坏道,首先备份重要数据,及时更换硬盘才是王道。

扩展资料:

硬盘日常保养的方法:

1、保持电脑工作环境清洁

硬盘以带有超精过滤纸的呼吸孔与外界相通,它可以在普通无净化装置的室内环境中使用,若在灰尘严重的环境下,会被吸附到PCBA的表面、主轴电机的内部以及堵塞呼吸过滤器,因此必须防尘。还有环境潮湿、电压不稳定都可能导致硬盘损坏。

2、养成正确关机的习惯

硬盘在工作时突然关闭电源,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还会使磁头不能正确复位而造成硬盘的划伤。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当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结束读写后方可关机。

3、正确移动硬盘,注意防震

移动硬盘时最好等待关机十几秒硬盘完全停转后再进行。在开机时硬盘高速转动,轻轻的震动都可能碟片与读写头相互磨擦而产生磁片坏轨或读写头毁损。所以在开机的状态下,千万不要移动硬盘或机箱,最好等待关机十几秒硬盘完全停转后再移动主机或重新启动电源。

可避免电源因瞬间突波对硬盘造成伤害。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应多加小心,硬盘移动、运输时严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绵包装保护一下,尽量减少震动。

注意:硬盘厂商所谓的“抗撞能力”或“防震系统”等,指在硬盘在未启动状态下的防震、抗撞能力,而非开机状态。

4、保养读写过程中且忌断电  

硬盘的转速大都是5400转和7200转,SCSI硬盘更在10000到15000转,在进行读写时,整个盘片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中,如果忽然切断电源,将使得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从而导致硬盘出现坏道甚至损坏,也经常会造成数据流丢失。

所以在关机时,一定要注意机箱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没有闪烁,即硬盘已经完成读写操作之后才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关闭电脑。硬盘指示灯闪烁时,一定不可切断电源。如果是移动硬盘,最好要先执行硬件安全删除,成功后方可拔掉。

5、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硬盘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有时候严重集尘或是空气湿度过大,都会造成电子元件短路或是接口氧化,从而引起硬盘性能的不稳定甚至损坏。

6、防止受震动  

硬盘是十分精密的存储设备,进行读写操作时,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即使在不工作的时候,磁头与盘片也是接触的。硬盘在工作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容易造成磁头与资料区相撞击,导致盘片资料区损坏或刮伤磁盘,丢失硬盘内所储存的文件数据。

因此,在工作时或关机后主轴电机尚未停顿之前,千万不要搬动电脑或移动硬盘,以免磁头与盘片产生撞击而擦伤盘片表面的磁层。此外,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也要加倍小心,防止过分摇晃或与机箱铁板剧烈碰撞。

7、减少频繁操作  

如果长时间运行一个程序(如大型软件或玩游戏),或是长期使用BT等下载软件,这时就要注意了,这样磁头会长时间频繁读写同一个硬盘位置(即程序所在的扇区),而使硬盘产生坏道。

另外,如果长时间使用一个操作系统,也会使系统文件所在的硬盘扇区(不可移动)处于长期读取状态,从而加快该扇区的损坏速度。当然,最好是安装有两个或以上的操作系统交替使用,以避免对硬盘某个扇区做长期的读写操作。

8、恰当的使用时间  

在一天中,特别是夏天高温环境下。最好不要让硬盘的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而且不要连续工作超过8个小时,应该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关闭电脑,让硬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9、定期整理碎片  

硬盘工作时会频繁地进行读写操作,同时程序的增加、删除也会产生大量的不连续的磁盘空间与磁盘碎片。当不连续磁盘空间与磁盘碎片数量不断增多时,就会影响到硬盘的读取效能。如果数据的增删操作较为频繁或经常更换软件。

则应该每隔一定的时间(如一个月)就运行Windows系统自带的磁盘碎片整理工具,进行磁盘碎片和不连续空间的重组工作,将硬盘的性能发挥至最佳。

10、使用稳定的电源供电  

一定要使用性能稳定的电源,如果电源的供电不纯或功率不足,很容易就会造成资料丢失甚至硬盘损坏。

11、不要强制性关机  

强制关机会使硬盘与指针产生强烈的摩擦,长期这样的话,硬盘会丢失信息,所以,一定要正确关机。

硬盘是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重要部件,计算机工作所用到的全部文件系统和数据资料的绝大多数部存储在硬盘中,同时,硬盘也足产生计算机软故障最主要的地方。所以硬盘就需要做好日常的维护,提高硬盘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9

输入CHKDSK C:/F进行修复,其中C:中的C是你需要检测的分区盘符,如果只输入CHKDSK则会显示当前系统盘的状况。

具体步骤:

1、打开运行(快捷键file:///C:/Users/ashhuang/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R),输入cmd.exe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CHKDSK C:/F这类参数

2、如果执行检测前该盘中有正在使用的文件,则会出现下面的提示,意思是本次不能执行检测,选择Y,可以在下次开机时进行检测。

3、如果没有正在被使用的文件,就可以执行检测,并会在相应地方告诉你是否已有文件系统错误,以及坏扇区的大小。如下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4

点击开始,运行, 输入cmd , 然后在DOS提示符下输入: 
chkdsk C: /f (C是指你要修复的那个磁盘盘符) 


chkdsk命令仅仅是修复表面的数据错误,远远不如期望的这么强大。真正的物理性坏道根本无能为力。如果硬盘真正出现严重的连续坏道,首先备份重要数据,及时更换硬盘才是王道。

硬盘坏道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后低格已经不再是普遍使用的方法,因为现在数百G的硬盘经受这样的操作的话实在是比较残忍。其实我们可以采用屏蔽硬盘坏道以阻止其扩散的办法来减低损失。而且在划分坏道区的时候要狠点心,划分多一点空间,不要因小而失大。同时建议出现坏道的硬盘里面的数据要经常进行备份,毕竟它是一个病号,备份是解决数据丢失的最保险的办法了。

拓展资料:

防止硬盘加速老化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不要24小时BT下载:这里并不是说BT下载程序本身对硬盘有什么恶性伤害,而是指BT下载的速度和下载的内容对硬盘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例如下载一部电视连续剧,可能要10G以上,下载的种子数并不稳定,这样下载的速度就受到影响,往往需要用户24小时内不断地下载,甚至用几K/秒的速度去下载数十G的数据资料,这样频率地读写硬盘,还要连续不间断地工作的话,硬盘的老化速度及出现问题的机率就肯定是加大了。

    不要过渡频繁整理硬盘碎片:系统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硬盘就会产生较多的文件碎片,较大地影响数据存取速度从而加速硬盘老化进程。不少用户就使用系统自带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来进行大规模的整理。这个措施是好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度频繁,否则会适得其反。因为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本身就是对硬盘频繁读写的操作,如果频繁采用这个操作的话,会加速硬盘的老化进程甚至损害硬盘。建议每一两个月进行一次磁盘整理,半年重装一次系统,这是最有效的提高系统速度的方法。

    尽量少用PC硬盘作为服务器:既然称得上是服务器,自然最好是使用服务器配件,普通的PC硬盘并非是为服务器而设计的,而且用在普通的PC里面,硬盘的所有服务器保护措施都没有。作为24小时工作的服务器,普通的PC硬盘是承受不住高强度的上传和下载服务的,所以普通用户最好还是少在自家架设24小时服务器,除非你是准备一年更换一个硬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1、点击开始,运行, 输入cmd , 然后在DOS提示符下输入:
chkdsk C: /f (C是指你要修复的那个磁盘盘符)
2、dos下修复命令包括全部参数:CHKDSK [volume[[path]filename]]] [/F] [/V] [/R] [/X] [/I] [/C] [/L[:size]]
volume 指定驱动器(后面跟一个冒号)、装入点或卷名。
filename 仅用于 FAT/FAT32: 指定要检查是否有碎片的文件。
/F 修复磁盘上的错误。
/V 在 FAT/FAT32 上: 显示磁盘上每个文件的完整路径和名称。
在 NTFS 上: 如果有清除消息,将其显示。
/R 查找不正确的扇区并恢复可读信息(隐含 /F)。
/L:size 仅用于 NTFS: 将日志文件大小改成指定的 KB 数。
如果没有指定大小,则显示当前的大小。
/X 如果必要,强制卷先卸下。
卷的所有打开的句柄就会无效(隐含 /F)。
/I 仅用于 NTFS: 对索引项进行强度较小的检查。
/C 仅用于 NTFS: 跳过文件夹结构的循环检查。
/I 和 /C 命令行开关跳过卷的某些检查,减少运行 Chkdsk 所需的时间。
3、chkdsk命令仅仅是修复表面的数据错误,远远不如期望的这么强大。真正的物理性坏道根本无能为力。如果硬盘真正出现严重的连续坏道,首先备份重要数据,及时更换硬盘才是王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3
1、点击开始,运行, 输入cmd , 然后在DOS提示符下输入:
chkdsk C: /f (C是指你要修复的那个磁盘盘符)
2、dos下修复命令包括全部参数:CHKDSK [volume[[path]filename]]] [/F] [/V] [/R] [/X] [/I] [/C] [/L[:size]]
volume 指定驱动器(后面跟一个冒号)、装入点或卷名。
filename 仅用于 FAT/FAT32: 指定要检查是否有碎片的文件。
/F 修复磁盘上的错误。
/V 在 FAT/FAT32 上: 显示磁盘上每个文件的完整路径和名称。
在 NTFS 上: 如果有清除消息,将其显示。
/R 查找不正确的扇区并恢复可读信息(隐含 /F)。
/L:size 仅用于 NTFS: 将日志文件大小改成指定的 KB 数。
如果没有指定大小,则显示当前的大小。
/X 如果必要,强制卷先卸下。
卷的所有打开的句柄就会无效(隐含 /F)。
/I 仅用于 NTFS: 对索引项进行强度较小的检查。
/C 仅用于 NTFS: 跳过文件夹结构的循环检查。
/I 和 /C 命令行开关跳过卷的某些检查,减少运行 Chkdsk 所需的时间。
3、chkdsk命令仅仅是修复表面的数据错误,远远不如期望的这么强大。真正的物理性坏道根本无能为力。如果硬盘真正出现严重的连续坏道,首先备份重要数据,及时更换硬盘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