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证明方法归纳 如中线倍长法等 越多越好 最好有解析(比如什么是中线倍长法等)

如题所述

倍长中线法 :延长中线,使所延长部分与中线相等,然后往往需要连接相应的顶点,则对应角对应边都对应相等。常用于构造全等三角形。中线倍长法多用于构造全等三角形和证明边之间的关系以方便求其中一边的范围值。

  【例①】

如图,在△ABC中,AB=2AC,AD平分BC,AD⊥AC,求∠BAC的度数。




解:延长DE,使DE=AD,连接BE。

∵AD⊥AC(已知)

∴∠EAC=90°(垂直定义)

∵∠ADC和∠BDE是对顶角(已知)

∴∠ADC=∠BDE(对顶角定义)

又∵AD平分BC(已知)

∴DB=DC(平分线定义)

在△ADC和△EDB中:

例1-图

【DA=DE】(已知)

【∠ADC=∠BDE】(已证)

【DB=DC】(已证)

∴△ADC≌△EDB(SAS)

∴AC=B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等)

∴∠E=∠EAC=90°(等量代换)

∵AB=2AC(已知)

∴AB=2BE(等量代换)

即1/2AB=BE

∴∠BAE=30(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BAC=∠BAE+∠EAC

=30°+90°

=120°(等式性质)


截长补短法:

截长补短法,是初中数学几何题中一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也是把几何题化难为易的一种思想。

截长:1.过某一点作长边的垂线 2.在长边上截取一条与某一短边相同的线段,再证剩下的线段与另一短边相等。

补短:1.延长短边 2.通过旋转等方式使两短边拼合到一起。


【例①】正方形ABCD中,点E在CD上,点F在BC上,∠EAF=45。求证:EF=DE+BF。

证明:延长CD到点G,使得DG=BF,连接AG。

∵ABCD是正方形

∴∠ADG=∠ABF=90°,AD=AB

又∵DG=BF

∴ADG≌ABF(SAS)

∴∠GAD=∠FAB,AG=AF

∵ABCD是正方形

∴∠DAB=90°

例1-图

=∠DAF+∠FAB

=∠DAF+∠GAD

=∠GAF

∴∠GAE=∠GAF-∠EAF

=90°-45°

=45°

∵∠GAE=∠FAE=45°,AG=AF,AE=AE

∴△EAG≌△EAF(SAS)

∴EF=GE

=GD+DE

=BF+DE

以上所采用的是截长补短法里的补短法


【例②】如图,在△ABC中,∠B=2∠C,AD平分∠BAC。求证:AB+BD=AC。

证明:在AC上截取AE=AB,连接DE

∵AD平分∠BAC

∴∠1=∠2

又∵AD=AD,AB=AE

∴△ABD≌△AED(SAS)

∴BD=DE,∠B=∠3

又∵∠B=2∠C

例3-图

∴∠3=2∠C

又∵∠3=∠4+∠C

∴2∠C=∠4+∠C

即∠C=∠4

∴DE=CE

∴BD=CE

∵AE+EC=AC

∴AB+BD=AC

以上采用的是截长补短法里的截长法

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追问

还有别的么
例题我就不要了
就要名称

追答

旋转法:是保持投影面不动,将空间几何元素绕某一轴线旋转,使它对投影面处在有利于解题的位置。按旋转轴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旋转法分为:
⑴绕垂直于投影面的轴线旋转----垂直轴旋转;
⑵绕平行于投影面的轴线旋转----平行轴旋转;
⑶绕一般位置轴线旋。
平移法:一般做垂线,或把某一线段平移至另一位置,平移要有范围,不能随心所欲的平移。
在等腰三角形中,常作高,然后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
在圆中常添弦心距

连接两点法

数学主要考察总结,所以有些常添辅助线并未命名,但也可以自己归纳。

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