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法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如题所述

生命周期法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需求分析、设计、实施、运行和审计。

一: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就是确定企业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反映到信息系统的需求规范。需求分析阶段主要是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建立的一种新的系统逻辑模型。需求分析主要由系统分析员进行。

生命周期方法的具体过程和这套表达工具的使用:

1、了解系统的组织结构

第一次接触往往是部门或单位的组织结构。表达部门或单位组织结构最直观的方式是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图:将需要理解的组织划分为若干部分,以各部分之间的直线表示行政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样形成的示意图称为组织结构图。

绘制组织结构图的目的是从系统整体上了解信息流的总体情况,掌握与本项目相关的信息流集中部分,以确定下一次现场业务调研的目标。

2、业务活动分析

业务活动分析:所谓业务活动分析,是指借助于图表工具对业务流程进行抽象描述,并与其具体的工作场所和实现手段相分离。

业务流程的描述侧重于整个业务流程的完整表达,包括业务的不同处理方式和票据、账户的存储方式。

调查方法:

首先,根据对组织结构的初步了解和调查,选择最重要、最紧迫的部门进行重点调查,在重点部位投入有限的人力。

其次,通过寄信或问卷的方式收集其他信息。此类信函或问卷可分为两类:业务处理调查和信息调查。

3、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分析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通过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外部实体,抽象、全面地描述整个系统的信息流。业务流程图用于描述操作序列。数据流图只使用四种表示法: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外部实体。

扩展资料:

相似方法:生产周期法

生产周期法是根据每个订单编制的生产周期图标和交货期要求,采用逆向工艺顺序,依次确定产品或零部件在每个生产阶段的投入产出时间的生产计划方法。

小批量生产企业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方法,既不同于大批量生产企业,也不同于批量生产企业。由于这种生产方法不重复生产或不经常重复生产,因此没有规定在制品的占有率。

而且,由于这种生产方式不重复生产,也不经常重复生产,单小批量生产的企业不需要指定生产数量。不宜采用在制品定额或累计编号的方法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这种企业组织生产时,每种产品的任务量是接受订单的数量,不需要调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生命周期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6

生命周期法的五个阶段:需求分析、设计、实施、运行和审计。

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是确定企业需求并把这种需求反映到信息系统需求说明书中。

需求分析阶段主要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新系统逻辑模型。

需求分析工作主要由系统分析人员承担。

生命周期法具体过程以及这套表达工具的使用:

A) 了解系统的组织结构

首先接触到的往往是这个部门或单位的组织结构,表达部门或单位的组织结构,最直观的办法就是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图:把所需要了解的组织,分解为若干部分,并把它们之间的行政隶属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用各部分之间的连线表示出来,这样形成的示意图就称为组织结构图。

画组织结构图的目的在于,首先从系统总体上了解信息流动的粗略情况,抓住与本项目有关的信息流集中的部分,以便为下一步的现场业务调查确定目标。

B) 业务活动分析

业务活动分析:所谓业务活动分析,是指借助于图表工具让业务的处理过程脱离其具体的工作场所和实现手段而抽象地加以描述。

业务过程的描述重点在于能完整地表达整个业务过程,包括对业务的不同处理方式和单据账册的存储方式。

调查的方法:首先,根据初步了解及对组织结构的调查,选择最主要最迫切的部门,进行重点调查,把有限的人力放到关键的部位。其次,通过发调查信或调查表的办法,收集其他的情况。这种调查信或调查表可分为业务处理调查及信息调查两类。

C) 数据流图与数据分析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就是通过数据流、数据存贮、数据处理及外部实体这四种记号来抽象综合地描述整个系统的信息流程。

业务流程图用来描述作业顺序。

数据流图只用四种记号:数据流、数据存贮、数据处理及外部实体。

箭头表示数据流。它是指各种各样的信息的传输。

扩展资料:

类似方法:生产周期法

生产周期法是根据每项订货编制的生产周期图标和交货期要求,用反工艺顺序依次确定产品或部件在各生产阶段投入和产出时间的生产作业计划方法。

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其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既不同于大量生产的企业,也不同于成批生产企业,由于这种生产方法不重复生产或不经常重复生产,因而不规定在制品占用额,并且,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不必规定编号,因而不宜采用在制品定额法或累计编号法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这类企业组织生产时,各种产品的任务数量是接受订货的数量,不需进行调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命周期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周期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4-05
生命周期法也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在系统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尤其在开发复杂的大系统时,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它也是迄今为止开发方法中应用最普遍最成熟的一种.
1基本思想:将软件工程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开发中,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具体来说,它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独立的六个阶段,包括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系统测试、运行和维护以及系统评估.这六个阶段构成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2优缺点
生命周期法的突出优点是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它从时间角度把软件开发和维护分解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任务和目标.降低了系统开发的复杂性,提高了可操作性.另外,每个阶段都对该阶段的成果进行严格的审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纠正,保证了软件质量,特别是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实践证明,生命周期法大大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成功率.
但是,生命周期法开发周期较长,因为开发顺序是线性的,各个阶段的工作不能同时进行,前阶段所犯的错误必然带入后一阶段,而且是越是前面犯的错误对后面的工作的影响越大,更正错误所花的工作量就越大.而且,在功能经常要变化的情况下,难以适应变化要求,不支持反复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