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但是清朝历史上只有7个人有资格带上三眼花翎的帽子,可想而知三眼花翎带来的地位和身份是什么层次。“乌纱帽”来比喻官位,封建王朝礼仪制度有着严格的规定,什么职位的官员穿什么样的衣服,带什么样的帽子都有着严格的制度,带错了不仅仅是马虎大意的问题,可能会上升到政治问题,轻则丢官罢职,重则脑袋搬家,纱帽随着品级的不同,也代表着官位的职位不同,所以可以通过看官员的帽子来分别他们的职位大小。
帽子上的顶子和花翎有所不同。在很多影视剧当中我们经常听到君王会说一句话“把他的顶戴花铃摘了” ,意思就是削除官员的职位,把他变为平民百姓。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是一种荣誉象征,历朝历代通过爵位来表彰那些为国家立下很大功劳的人,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五品以上的官员有资格带着单眼花翎,辅国公、镇国公之类的亲贵有资格带上双眼花翎,而只有皇亲国戚才有机会带上三眼花翎。
整个大清王朝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这七个人带上了三眼花翎。大清王朝叱咤风云的和珅,乾隆身边的大红人,身兼数职的军机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都没有资格带上三眼花翎,这恐怕也是自己这一辈子的一个遗憾,毕竟自己的亲弟弟都名列其中,自己却被排除在外。
三眼花翎、双眼花翎、单眼花翎说的是帽子上孔雀翎上眼状的圆。帽子上的圆越多代表着身份地位越高,但是要说清楚这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并不代表着手中的权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