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业产生与发展历史

如题所述

  一、物流业发展现状 (比如九江市)

  (一)产业现状

  1、物流需求不断扩大,货物运输总量呈现逐年加大

  “十一五”期间,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业呈平稳较快增长。从2005年至2009年,物流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全社会货运量从2540万吨增加到7331万吨(08年口径调整),货运量平均增长速度为12.8%;货物周转量从15.45亿吨公里增加到141.38亿吨公里,货物周转量平均增长速度为16.7%。全市货运运力平均增长速度为17.9%。其中,公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为56%,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比重为30%左右。

  从货物的流向来看,省内运输货运量占68.33%,周转量占15.72%,运往省外的货运量占3.48%,周转量占10.65%,从省外运抵本省的货运量占3.48%,周转量占11.24%,异地经营的省外运输货运量占24.72%,货物周转量占62.39%,驻外货运比重之大,是因为一些较大的货运民营企业不断地向外拓展市场,距离运输增加。

  从货物分类情况看,矿物性建筑材料货运量占13.5%,货物周转量占7.95%,非金属矿石货运量占17.03%,货物周转量占5.84%,轻工、医药产品货运量占1.53%,货物周转量占11.76%,农林、牧、渔业产品的货运量占3.38%,货物周转量占11.92%。从各类货物运输比重看,大宗货源主要是矿物性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石及水泥(三项合计占36.96%)。物流需求增长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工业和经济外向度持续提高;二是区域性专业化市场辐射半径不断扩大;三是支柱特色产业向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集聚;四是农产品基地化和商品量大幅增加。例如水产品物流2009年交易量在20.2万吨,“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22%。2009年,我市粮、棉、油、猪、蔬菜、水果等大宗农产品物流量分别增长6%、10%、33%、18%、10%。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支撑促进了物流业发展

  已初步形成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网络规模不断扩大。

  水运方面,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和鄱阳湖大部分水域,内河航运里程966.8公里,建有各类港口、专用码头144座,经营航运企业67家,港口年吞吐量6182万吨;上港集团通过收购九江港口集团来九江投资开发城西港区,已建成九江港30万TEU国际集装箱码头和年综合通过能力129万吨3.8万标箱的上港物流园一期工程,标志着我市现代物流业进入重要历史发展期。

  公路方面,境内福银高速、杭瑞高速、武吉高速、105国道、316国道以及省道共计里程约1800公里,加上县、乡、村级公路网络,总里程已达1.67万公里。彭湖高速、九瑞码一级公路即将建成。全市拥有营业性载货车辆9407辆,运输能力约4万吨。

  铁路方面,京九、武九、合九、铜九在此交汇,运营里程389公里。相继建成九江港、九江电厂、九江石化等大型企业铁路专用线22条,运营里程51公里。京九、武九铁路已完成电气化改造,并全面建立铁路货运信息系统,初步形成了“T”字型快速铁路运输格局。九江车务段发送货物量逐年稳步增长,2009年共发送货物780万吨,到达货物538万吨。

  管道方面,已建成仪长原油管道黄梅至九江支线,为九江石化进一步扩大原油生产加工能力奠定了基础;起于九江石化的九昌樟成品油管线每年可向省内输送成品油350万吨;九江是管道天然气入赣第一站,目前川气东送江西专线、西气东输二线穿江工程基本完成,已具备向九江供气条件,省网一期在九江境内工程正在施工,计划2010年建成通气。

  航空方面,拥有4C级标准机场1座,已开通至上海、北京、厦门、广州等地航班。2009年,九江庐山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达到6.2万余人次。

  此外,发达的通信网络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基本能够适应当前发展需求。

  3、各类物流企业和商贸市场不断发展,相辅相成,流通网络和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至2009年底,经全市工商系统共登记物流企业729户。其中,铁路货物运输4户,铁路运输辅助活动3户;道路货物运输251户,道路运输辅助活动13户;水上货物运输31户,远洋货物运输5户,水上运输辅助活动9户,货运港口12户;航空运输辅助活动3户;管道运输企业5户;运输代理服务70户,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52户,仓储业48户,邮政物流企业192户,其他寄递服务36户。目前,代表性企业有中国邮政物流、烟草物流、中铁快运、长运物流、中兴货代、石化三鑫、中船工业物资闽赣有限公司、四方港务物流、中海集运、和平物流等几十家物流企业。包括承接全国各地整车、零担货运,专线直达、往返运输、中转运输、仓储分装、门对门配送等第三方物流增值延伸服务,提供储存、分销、配送、信息服务、系统规划设计等供应链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商业布局和设施较齐全,大商贸、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2009年底,九江城区各类市场共157个,营业总面积83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以大卖场为核心,包括联盛、派拉蒙、沃尔玛、农工商等大型超市为龙头的商品零售业营销网络,以菜市场、零售店传统业态为补充,加上日益兴起的“安利”等直销网络、连锁经营、配送速递、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和业态,极大提升了商贸流通的服务水平与行业水平。城郊以专业大市场为核心,以农贸市场为补充,主要包括粮食、蔬菜、副食品、水果、汽车、五金、家俱、建材等综合市场或专业市场。已具一定规模、年成交额超亿元的有:国家级南方粮食交易市场、京九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省级九江粮食批发市场、华东装饰材料市场、天马建材市场、闽浔建材城、21世纪家俱城、国际汽车城、九江汽配城、柴桑五金市场等十余个较大市场。城外逐步搭建以物流园区为核心,以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补充的物流网络。作为龙头,九江上港物流园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现代商业流通网络也正在向农村市场延伸,并逐渐在政策引导下,围绕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和农副产品经营网络建设,以连锁、配送等经营方式为主导,以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为特色,打造“农改超”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工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