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时候,后宫妃嫔等级怎么算的?

唐朝后宫中,妃子等级划分是怎么算的?

唐朝后宫的嫔妃名称和等级在唐玄宗前后有所不同。

在唐玄宗前期

后宫中有皇后一名,皇后在利益上与皇帝平等,在一些重大节日要和皇帝一起接受百官的朝贺。皇后负责管理后宫,皇帝的所有嫔御、后宫的宫女都是她的臣属,在后宫中具有超然的地位。

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居正一品,在理论上她们是同级,但实际上可能在地位上还是有所出入,贵妃可能地位更高,贤妃可能会稍低于其他三位。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名,她们都是正二品,同样在理论上同级,但实际可能有所区别。

十八世妇:婕妤九人,居正三品;美人四人,居正四品;才人五人,居正五品。

八十一御妻:宝林二十七人,居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居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居正八品。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人数并不会达到这么多人。

但是在《新唐书》的记载中里没有世妇和御妻的说法,这里只是在名义上对应了一下《周礼》的制度,而实际上却没有这样加以区分。

其余六尚诸司,分典乘舆服御。

唐玄宗之后后妃的制度就有了一些改变:

夫人惠妃、丽妃、华妃,同样是正一品,理论上各一人。后来又增加了贵妃。

: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正二品,理论上各一人)

世妇:美人四人(正三品)

御妻:才人七人(正四品)

其他的参照之前的称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3
后宫妃嫔的等级划分有皇后,皇贵妃,贵妃,贵人,才人,还有答应,根据时代的不同还会有不同的称呼,主要看每个朝代的文化背景。
第2个回答  2019-09-23
四妃(即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以上三等是为二十七世妇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以上三等是为八十一御妻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唐玄宗开元年间 除皇后外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第3个回答  2019-09-23
这个是和前朝做官的划分是差不多的,什么常在、贵人、妃子、贵妃、娘娘等等的划分。
第4个回答  2019-09-23
主要是妃、嫔、婕妤、美人、才人这些等级,当然里面也会更加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