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种让员工离职的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3
企业中员工离职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些方法可能会导致员工主动提出离职。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员工离职的管理行为:
1. 不安排工作法(闲死法)
将员工调至无任务的部门,不分配任何工作,使其感到被组织边缘化,从而迫使员工离职。
适用对象:高层员工
效果:对高素质员工效果较好
法律后果:无
2. 加大工作负荷法(累死法)
给予员工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任务,使其无法完成,从而提出离职。
适用对象:能力较强但态度不佳的员工
效果:效果明显,但需心理暗示过程
法律后果:无
3. 频繁调岗法
不断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使其无法适应新环境,从而产生离职意向。
适用对象:技术型人才、中层干部
效果:适合合同中无特定职业约定的员工
法律后果:轻微,但可能导致纠纷
4. 陌生事业法
交给员工完全不熟悉的项目,要求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此迫使员工离职。
适用对象:对公司有贡献但现况不佳的员工
效果:需注意心理引导
法律后果:轻微,注意团队影响
5. 更改项目法
采用项目制管理,若项目目标未达成,则整个项目组需离职。
适用对象:项目组成员
效果:可能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
法律后果:中等,预先约定至关重要
6. 注销公司法
大型公司常采用分公司制,若分公司业绩不佳,则可能解散团队。
适用对象:大公司员工
效果:需注意赔偿问题
法律后果:中等,国内外适用情况不同
7. 降级法(放风法)
对多次未完成任务的员工实施降级,使其心理受挫,进而离职。
适用对象:中高层业绩型管理人才
效果:对以业绩为主的管理人才作用显著
法律后果:轻微
8. 退休法(内退法)
对达到一定工龄的员工提供一次性补偿后让其离职。
适用对象:普通员工
效果:需确保退休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后果:中等
9. 家族理论法
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促使有家族背景的员工离职。
适用对象:家族成员
效果:离职后可能带来管理风险
法律后果:严重
10. 政府调控法
通过行政手段干涉,使不符合要求的员工离开,适用于国有企业。
适用对象:国有企业员工
效果:需整体调控,解决员工出路问题
法律后果:严重
11. 约定法
员工入职时约定工作时间,若未达到标准则可离职。
适用对象:所有员工
效果:注重法律性规定
法律后果:轻微
12. 示弱劝退法
向员工展示公司困难,使其感到工作艰苦而主动离职。
适用对象:关键员工
效果:真实的表述有助于达成目的
法律后果:轻微
13. 员工请假法
员工为离职而长期请假,直至公司辞退。
适用对象:已在其他单位上班的员工
效果:公司需及时发现
法律后果:无
14. 网站公布法
将员工的错误公布于网站,离职时取消公布,促使员工离职。
适用对象:易犯错的员工
效果:建立诚信系统
法律后果:无
15. 任务法
对特殊工作性质的员工,完成任务后给予补偿,结束劳动关系。
适用对象:体力劳动者
效果:约定是关键
法律后果:轻微
16. 劳动合同法
一种正常的离职方式。
适用对象:所有员工
效果:劳动合同与制度的健全
法律后果:轻微
17. 违纪法
制定严格的制度,合理处理员工违纪行为。
适用对象:所有员工
效果:制度的法律化
法律后果:中等
18. 直接辞退法
直接辞退员工。
适用对象:所有员工
效果:视情况而定
法律后果:严重
离职是指员工离开原职务和工作单位,这种情况可能是离职休养、学习进修、停薪留职等,不终止劳动法律关系;也可能是员工主动辞职或被单位辞退,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离职员工根据不同情况享受不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