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明园的文章!!!!!

关于火烧圆明园、重建圆明园的原创作文(各一篇)。必须要是原创的!!!不要网上有的!。麻烦发到我的邮箱里[email protected]。谢谢,发给我的告诉我你的邮箱地址,完了给你100悬赏分!!!

  1、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想看看有许多美丽传说,极精美的,举世无双的火烧圆明园呢?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奇异的花草树木,那价值连城的国宝……然而,这一切都不存在了,流下来的只是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里,它们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屈辱和痛苦。许多年前,嗜血成性的英法联军,无视中华民族的尊严,盗意践踏中华国土,大肆掠夺火烧圆明园的文物和财宝,推倒火烧圆明园的亭台楼阁,毁坏了圆明园的奇花异草。为掩饰罪行,他们放火烧了圆明园。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今天我看了一部大型的记录片《圆明园》,它让我感到我们祖国在建筑文化上的空前绝后,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个闭塞的国家的最终的结局。
  我是一个学习建筑的学生,也了解过世界上的一些伟大的建筑,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那种给人以无比景仰之情。
  可那长城与金字塔我都是在一些书上或一些短片上了解的,可是这一次给我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通过数字化的制作让我们看到了先人的智慧与创造的力量。
  圆明园集中了多少中国人的精力与智慧,从建筑的一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像那个田字形与万字形的建筑,圆明园多以封闭与隐闭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也可以看得出我们的国民是追求和平与安逸的生活的。他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样也是这个政府灭亡的催命苻
  在惯穿整个记录片中,以一种平实的读白与清晰的画面向我展示着一个历史上伟大建筑的诞生与灭亡也在展示着中华民族强大的清帝国的诞生与灭亡。

  当我看到西方以中式为时尚是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我以我做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我以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文化而感到自豪。但当我看到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时我无比的气愤却也无助。要是我也可以上战场我想我一定会多杀几个敌人的。
  封闭则代表着落后的到来,“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了。
  所以,最后圆明园的灭亡也只是迟早的事了,当然中间有一段说乾隆皇帝说要建造欧式建筑我觉得那只是他的自大与攀比心理(当然,我觉得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心理)。
  最后,圆明园被灭了,只不过它不是像阿房宫一样是毁在中国自己人手里而以,对于是什么样的人去做的这件事我不想去说什么?你没有别人强大你就无话可说,这不也正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吗?可是人们为什么要毁坏它呢?难道这真的是人们的天性!我不敢想了!

  圆明园看完了,可是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只有祖国的强大我们才可以安居乐业,要安居乐业我们就必须强大!!

  2、重建 圆明园之争
  断壁,静静地伫立在北京的圆明园中,静美而荒凉。而此时,圆明园外,是否在横店新建圆明园却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建,还是不建?交杂了太多中国屈辱血泪史的圆明园成了风暴的中心。

  不同意新建者自有其理由。他们认为圆明园的破败是中国耻辱历史的见证,在旧址重建就已经不可行了,却还想着在山高皇帝远的影视基地横店新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更是对中国历史的亵渎,炒作!绝对是炒作!但是,圆明园的新建就真的这么天理不容么?

  我并不这么认为。相反,我却认为圆明园的新建好处多多。圆明园的新建,花的并不是国家的钱,而是私人的投资。投资者毕生的愿望就是尽己之力,再现圆明园的美景。如今有了雄厚财力的他,在横店影视城新建圆明园,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给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横店影视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横店的旅游事业做出一番贡献。新建圆明园于个人、于地方,貌似没有什么不好吧?

  也许有人认为新建的圆明园仿造效果会不尽如人意,新建的圆明园永远也比不上曾经辉煌的北京圆明园,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横店新建的圆明园,能让现代人真切地感受到圆明园——这个花了清朝两代人的心血,极尽奢华之能事的皇家园林,曾经的辉煌与气宇轩昂;能让现代人惊叹我们的祖先有着怎样聪慧的大脑,才能设计出如此的人间奇迹;新建的圆明园与北京的圆明园遗迹的强烈反差,也能让曾经的强盗感到羞耻,让今天中国人更深刻的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记住英法联军曾经对圆明园、对中国所做的一切!

  有人说,如此大费周章的重建,是不折不扣的炒作。可正所谓受争议才是受关注,受关注才能够进步。曾记得,三峡大坝的修建问题备受关注。建?不建?在关注中完工的三峡大坝带来了“高峡出平湖”的美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电能,更带来了长江下游一方百姓免受洪灾威胁的安全;曾记得,秦始皇陵的开放问题备受争议。开放?不开放?在争议中部分开放的秦始皇陵迎来了中外的游客,迎来了用于保护、研究的资金,更迎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曾记得,杜甫的草堂重建问题备受争议。建?不建?在争议中重建、完善的草堂招来了络绎不绝的仰慕者,招来了杜甫诗歌的再受关注的高潮;招来了它千百年来最辉煌的时刻……在争议与关注背后,需要的是进步!是圆明园不再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的进步,更应该是作为游客的我们,增强保护文物遗迹意识的进步!

  在游览时,你是否会随地吐痰、乱丢纸屑?你是否会到处刻上“某某到此一游”?你是否会上蹿下跳,到处拍照?你是否按秩序排队?你是否安静参观而不是大声喧哗?……这些细节,不仅体现的是个人的素质,更是我们这些后人对先人留下的遗迹的一种感恩与尊敬!

  圆明园的新建势在必行,真正应该置于关注中心的不是建与不建,而应该是建成后,我们应该怎样尽到保护新的圆明园和那个饱经战乱的圆明园遗迹的义务;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两地的圆明园作为文化的产物,是怎样起到提高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的凝聚力的作用!

  圆明园杂草丛生、腐蚀严重,寂寞伫立的它,依旧无声。风过耳、草摇曳,圆明园的辉煌是我们的骄傲、圆明园的破败是我们的耻辱,欣喜与痛楚、骄傲与耻辱同在,这才是我们最完整的历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24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面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外围周长约10公里。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盖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八国联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德、俄、法、美、日、意、奥8国组织的侵华联军。19世纪末,中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并陆续入京。1900年5月31日,英、美、日、法、俄、意等国以保护使馆为名,派兵300余名,强行入京。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口炮台,6月19日慈禧决定对各国宣战,21日下宣战诏。8月14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8月15日晨,慈禧挟光绪帝西逃。侵略军入城后,火烧庄王府,屠杀在王府的义和团民众约1700余人,并在北京抢掠3天,后又继之以私人抢劫。8月27日,清政府派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八国求和,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各国政府订立《辛丑条约》。

《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