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小学语文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题所述

你好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和活动共同体,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寻求解决办法,形成共同的研究结果。[①]小组合作学习既不同于个人的自主学习,又异于班级的集中教学。较之自主学习,具有组织、合作的优势;较之集中辅导,又由于小组的小而联系密切、机动灵活。[②]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的超越。传统的语文教学出现过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一刀切”的“课堂中心”,注意本语文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扩展与思维的发散,师问生答,缺乏对学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些滞后的语文教学理念和课堂运作,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利于课堂中师生、生生问的教学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萌动。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几乎全部是学习方面的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比之全班性教学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可以改变那种“优等生当代表、中等生作陪衬,后进生‘‘成南郭先生’”的不良影响。 由于不同的层次和差异,自主学习和辅导都会带来不便。组合成为小组,成员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达到优势互补。小组有很好的分工与合作,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促进,提高大家的主动性、自觉性,可以促进语文学习水平的共同提高。
(二)“假”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流于形式,通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教师布置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宣布开始分组讨论,前后桌同学马上围在一起,整个教室一片嗡嗡声。三两分钟后,教师说“停”,学生马上安静下来匆匆收场,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种浮光掠影式的“假”合作学习属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变异的一种,根本不是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起不到合作、自主、共同进步的作用。
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的学习形式。但是,讨论时,一些优秀学生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优等生忙个不停,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中等生尤其是学困生,成了旁观者……整个教室乱作一团,学生漫无边际地争论,一发而不可收……而其他学生便失去了独立思考、以表意见的机会。这种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步入流行的误区,使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成为彩色的泡沫。
此外,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特别是公开课中,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教师教学时间紧迫,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有些老师便匆匆进入新的教学环节,既没有让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也没有对学习活动及时总结反馈。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脑海中仍然在想着合作结果和争辩的有关问题,陷在自己的思维中,弱化了小组可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如何驱除这些变相的小组合作学习,使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横行”课堂,从而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是我们现在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真”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要实现教育共同体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是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因此可以说,在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堂中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是走向“教育共同体”。这种教育共同体不是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表面上的共同进步,而是真正实效上的人人进步、共同发展。要达到此种目的,就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变“假”合作为“真”合作,让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教育共同体”。
(一)“真”合作之关键
奥苏泊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说道:“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接触到新知识时,总试图用旧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去理解它,有时会自主修正新知识的含义,以适用于旧知识结构及思维方式。结果,新旧混杂,派生出形形色色的偏离了科学概念的想法,教育理论上把这种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称之为“相异构想”。
是不是越难的题目越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的。教育界认为,相异构想数越多的问题越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随意丢出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这既浪费时间,又不会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的问题答案一目了然,不值得动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组织形式;有的问题太难,必须教师深入透彻的讲解,也不适合用小组合作探究。只有一个问题,不同个体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时,大家能形成争论时,才最适合用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可以说一个合适的讨论问题,一个相异构想数多的问题,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真”合作之关键。
(二)小组合作必须的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必要的心理条件保障,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安全感。安全感在小组合作中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它能够在道德上和精神上给组员以安慰,培养组员之间的密切关系,促进组内民主氛围的建立和维持,使小组合作成为可能。有时候,组员不积极投入,不是他不感兴趣,而是他们感到不安全,不愿意当众暴露自己的思想。[③]要创设安全感,首先可以让小组成员自己参与制定小组合作规则,使其产生主人翁感,愿意主动执行自己所承诺过的规定。其次鼓励各成员尽可能多地发言,增强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各成员间正相互依赖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每个成员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使每个人都要为小组和其他组员的学习负责。
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关注到个体的成长,而且也关注到整个学习者群体的成长。所以,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设法促进小组群体内聚力的培养、保持和发展。 在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一起产生的想法往往比个人独自工作时产生的想法要多得多,同时就必须要避免“群体思维”。小组成员仔细讨论,深入交流,他们形成的想法往往比个人更好。但凝聚力太大,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对某一观念的认同与否,多数成员观念掩盖个别成员观念,而个人的原则又不得不让位于对群体的忠诚。群体会不惜一切代价在成员中寻求共识,结果使群体在看待事物和接受事物方面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合作学习小组还需要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 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 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比如:“说说我自己”、“大家评评我”、“老师眼中的我” 。[④]
为了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要实施小组奖励策略。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 是能得到认可的, 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开发他们的潜能, 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合作技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要真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就要 有适合合作学习的问题,学习目标要简洁明确,学习的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灵活多样,而且合作学习时机恰当。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甚至于其他学科学习中确实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更新教学理念,使“真”合作占领课堂,切实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让课堂走向教育共同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