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物质科学领域都包含哪些内容

如题所述

小学科学《物质世界》领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物质变化 1.物质的材料与结构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大类。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不同的材料,它们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等物理性质是不同的。 ·根据材料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材料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材料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拱形可以通过材料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 ·圆顶形和球形是拱形的组合,所以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现代大桥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各具特点。有的大桥综合利用了拱形、框架、拉索各种结构 的特点。 ·桥的设计和建造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2.水及其变化 ·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液体。 ·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水降到 0℃时会开始凝固成冰。 ·固态的冰升到 0℃时会开始融化成水。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之后会凝结成小水滴。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3.物质的溶解 ·食盐、白糖等固体物质的颗粒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称为晶体。 · 物体在水中溶解后就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并且不能用过滤或沉淀 的方法分离出来。 ·水能溶解一些固体、液体,也能溶解一定的气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物质在水中溶解速度有快有慢,受到颗粒大小、水的温度及是否搅拌三个因素的影响。 ·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定的。 ·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可以采用蒸发水分的方式分离出来。 4.物体的运动和力 ·橡皮筋、弹簧等物体被拉长或绞紧时会产生弹力。 ·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气球动力小车是被反 冲力推动而前进的。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长度就越长。弹簧秤又叫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力的大小用“牛顿”来表示。 ·运动的物体因为摩擦而受到的阻力称为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状况、运动物体 的重量等因素有关。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一定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 摩擦力小。 ·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利也有害。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增大它;当人们不需 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减小它。 ·动力、摩擦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小赛车的性能。 5.物体的沉浮 ·体积相同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的沉浮状态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本身的体积大小(排开的水量)来实现。 ·船是利用物体的沉浮原理制作的。材质轻、排水量大的船,载重量就大。 ·在水面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量有关。 ·物体的沉浮与所浸液体有关。液体溶解了其他物质后,浮力会发生变化。 ·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当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时,会下沉,当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时,会上浮。 6.工具和机械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我们应选择合适的工具。 ·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的相对位置有关。 ·杠杆按是否能省力可分成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轮轴由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而组成的,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 ·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类。定滑轮不省力但可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 用力方向。 ·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滑轮组能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在提升重物时,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自行车上使用了一些不同的简单机械,并通过不同的传动方式传递力量。 7.物质的变化 .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以后,会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 ·铁会生锈,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种种可见的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等。 ·铁生锈给人类造成了巨大损失,人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能量表现形式 1.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音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音高 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使鼓膜产生振动,通过神经传到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 2.光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等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遇到物体后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阳光下的物体温度与物体受到的光照强度有关。光线越强烈,物体的温度就越高。 ·人们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将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阳光下的物体温度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光照的角度有关。 ·物体的颜色越浅、表面越光滑、光照的角度越斜,温度就越低。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了材料的吸热和保温等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简易的显微镜是由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组合而成的。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3.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从电源中流出的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就会发光。 ·导线、电池(电源)和小灯泡(用电器)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叫做电路。 ·容易导电的物体称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绝缘体。 ·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电路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 4.热 .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物体温度的上升或下降,说明了物体的热量在增加或减少。 ·通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为 37℃、水结冰的温度为 0℃、水沸腾的温度为 100℃。 ·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水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空气以及许多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这种传热的方式叫热传递。 ·不同的物体传热性能是不同的。金属的传热性能比较好。 ·各种不同材料的吸热和散热能力是不同的。 5.磁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多块磁铁组合在一起,磁铁的磁力会发生变化。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来指示方向的仪器。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磁铁摩擦钢针能使钢针具有磁性。 6.能量转化 ·通电后的导线会产生磁力,能使指南针的磁针产生偏转。 ·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的。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绕线方向有关。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通过增加线圈的圈数、电池的数量能够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电动机是利用电产生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原理产生动力的。 ·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发电机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 ·煤是由亿万年前的植物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可以通过煤的特点和地层特点推测出来。 ·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贮存的能量来自于太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