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海外函授学院力量壮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1

厦门大学海外函授学院在与国际教育中心合署办公后,教育课程不断丰富。中文函授增设了文学创作研习班、华文教师高等师范进修班、中国文化专修班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中医专业除原有的进修课程,还新增了一系列专题进修班和选读课程,师资队伍实力增强,拥有近百名教职工,其中包括6名正副教授和31名讲师,以及众多兼职教授,如内科专家盛国荣教授、针灸专家陈应龙教授等,他们的讲座各具特色,深受学生喜爱。


学院成立以来,为海外华侨和华人培养了众多专业人才。例如,针灸函授生康庆义和赵金芝夫妇在西班牙开设诊所,凭借所学迅速提升医术,吸引了广泛患者,包括政府官员和贵族。东南亚的一家诊所由“文化大革命”前的函授生组建,通过函授学习和实习,他们扩展业务,受到当地民众的好评。华文学校教师通过函授学习提升教学能力,如泰国24位教师中有28人参加,澳门教师林晞的教学效果显著,被聘为教师培训班讲师。


函授生回国后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如泰国的林荣华成为曼谷堪坦大学的中文讲师和华文节目主讲人,日本华侨潘创治则专攻中日文翻译。许多华侨回国后,深受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鼓舞,他们以实际行动支持母校,有的甚至捐赠资金用于学校建设,体现了海外学子的爱国情怀。


海外华侨和华人普遍赞誉厦门大学海外函授学院的卓越贡献,称其为“传学四海,载誉五洲”。学院的影响力和质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全球华人社区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扩展资料

1956年初,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决定由厦门大学试办华侨函授部,开设数学、物理、化学3个专修科,为海外华侨学校培养师资。第一届录取新生306人(其中教师占69%,社会青年占31%)。1957、1959年增设中国语文专修科和中医专修科,录取新生191人。1959年,中文专修科改为师范专修科。1960年,增设化工技术班和中国语文进修班。1962年,经上级批准,厦门大学华侨函授部改名为厦门大学函授部,函授教育对象扩大到海外华人。1966年,增设生物学专修班。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名为厦门大学海外函授学院。1991年,更名为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