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优质课堂教学

如题所述

教师的教学基本内容包括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外教学三大部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探讨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基础和保证。课堂教学是信息传播的过程,因此,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方式是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教学技能要素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新课引入
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成功的新课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的进入新课学习,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新课引入的方法很多,包括:诗歌型、趣味型、练习型、提纲型、诱发型、实验型、过渡型、矛盾型、提问型、自阅型、阐述型、警语型、直观型、质疑型、对比型、联想型、游戏型等方法。
怎样搞好新课的引入工作呢?首先,应在思想上重视新课引入的重要作用;其次,在备课时必须充分重视。即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确定相应的引入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引入形式;第三,平时要做好资料收集,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教师平时要多注意看科普杂志、书籍,广泛涉猎知识,并做好记录及摘抄。平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包括讲演、板书板画、实验技能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引入材料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二、教学语言
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学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不论当今教育如何改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何提高,用好教学语言仍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语言既要有科学语言的共性,又要有教学语言的个性和特色,科学、准确、精练、生动、通俗易懂。教师若能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则可使学生积极思维,通过主动思索、尝试、奋斗,达到理想的效果。反之,教师教学语言含糊、杂乱、呆板,则学生会感到枯燥、厌烦,兴趣也就无从谈起。
三、板书板画
板书板画是无声的教学语言。教学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可节省繁杂的语言描述。因此设计好板书板画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教师阐述和讲解教学内容。它能将所学内容,尤其是较复杂的教材内容分成层次与段落,主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它可以扩大、巩固学生的感知量,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是学生记学习笔记的主要依据。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板书板画内容和组成形式。一般来说,板书板画应包括的内容有:课题和各段教学内容的标题及内容要求;带有文字和讲解的略图,有关实物简图或示意图,过程和现象的示意图及图表、图像等;公式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表述;例题和习题的解答或证明的过程及布置作业的有关内容等等。
要做好板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就要注意板书必须与讲解的语言和体态语言有机、密切地配合起来,要边讲边写,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其次要做到板书要有计划性、纲目清楚、条理性强,各纲目的标号应统一,重点内容可酌情加适当标记。板书内容要正确无误,词语要通顺,标点要适当,书写的内容要言简意赅。字迹应工整、大方,字体应大小适中。板书主区的书写内容应尽量做到一课一板,便于保持知识的系统性。
四、教态变化
体态语言是通过人体的动作、表情,来表达含义的符号或代码系列。体态语言运用到教学中,就是所说的教态,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形态。好的教态不但可以增强知识的传授效果,而且通过情感的影响可以起到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因为手势不明确给学生带来错误的认识;有的因为教态不好,引起学生的反感;有的因表情不当引起学生的误会等。因此,教师教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应是面带微笑,给学生以亲切、和蔼、可信的感觉,学生将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兴趣,会给学生带来鼓励和信心;在教学中,教师的手势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手势可以做比喻,如讲解力时,可以用手表示提、拉、推、压等动作;通过手势还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如适宜、丰富的手势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运用表情、手势、动作这些信息工具。另外,可以运用教鞭指点板书、图表或其他教具,在课堂上适时地到学生中间巡视,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演示
教学演示即演示实验,它是指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它是教学重要手段之一,是体现具体与抽象相统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原则的主要方法。教学演示实验能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理解规律的基础,是学生学习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示范,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成功的演示实验以令人信服的深刻印象,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就必须做到要切实掌握实验原理、仪器构造、性能,认真做好演示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在演示过程中必须做到现象清楚、讲解明白,提高演示实验的生动性、科学性、安全性。
六、课堂讲解
学生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获取知识,因此,教师的讲解尤为重要。讲解正确、科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新知识,教师的讲解必须要做到:一是符合科学性,即讲解的内容合乎科学原理,用词要正确,表达要确切;二是符合逻辑性,即讲解必须要有条理,顺序要合理,层次要分明,内容的安排要合乎逻辑;三是讲解要有启发性,即教师的语言要生动,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知识基础;四是要突出重点,即每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应当紧紧围绕着一两个重点内容,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从与它的不同联系中来分析研究;五是简明生动,即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练明达、形象生动和通俗易懂。
七、课堂提问
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设计好课堂提问。要设计好课堂提问,就必须要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发展水平有的放矢;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有针对。
八、反馈强化
反馈强化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中反馈的信息以自己特有的应变力来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强化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反馈信息有表情、手势、回答问题、堂练、课堂测试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动向,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大致判断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进行反馈调整,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叫学生上黑板做练习或布置学生做堂练、观察学生操作、做课堂测验也是教学反馈信息的途径,通过反馈的信息,可以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检查教学措施的实施效果,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整和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
九、课的结束
圆满的课的结束的作用能对所讲授知识加以总结、整理,能深化概念、规律,反馈教学信息,能为下节课设下伏笔,活跃学生思维,为后续课程或教学服务,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思路、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要设计好课的结束,就要针对不同的课堂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结尾。课的结束方式有:总结归纳式、练习巩固式、比较识记式、设疑伏笔式、启导预习式、首尾照应式、激发兴趣式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3
(一)兴趣引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在数学课堂教学时,通过一些真实、高效、有意义的课堂情境创设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高效的教学过程是有效的人际互动过程,其中师生互动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为确保师生互动的高效性必须做到:首先,课堂气氛要活跃、有序,这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只有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及时得到鼓励,才能捕捉到一个个鲜活的思维。其次,做到耐心倾听,不仅想到有些课堂上,教师只顾在脑子里背预设的流程 ,忘记倾听学生的发言,面对学生奇特的思维,只淡然表扬,赶紧带学生进入下一环节,如此教学很难收获到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精彩。再次,组织好小组活动,在当前课堂教学上,最能反映 师生互动的形式便是小组活动。如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时,我是这样教学的:对于圆的半径和直径还有很多特点,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这张圆形纸片反复地折一折,或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看有什么发现?并将你们小组的发现整理在记录纸上。小组探究半径和直径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教师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中,并适时地进行指导,活动结束后,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时,每个小组都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结论,这个过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抓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精彩 ,细节蕴藏于预设于生成之中,细节蕴藏于教师的机智调控和学生的积极思维之中。每一节课应该说都经过教师精心的预设,但面对一个个具有鲜活思维的学生,生成也成了必然。如我在教《对称》一课时,课始由五环图导入,然后让学生欣赏体操造型,一步步随着预设顺利运行着,但到让学生对体操示意图观察并说发现的时候,学生却偏离了数学的轨道,说的都是与数学无关的内容,这个时候与预设出现了偏差,面对课堂的生成,该如何处理这个小小细节呢?我明显表现出了心急,用一两句话代替学生概括完善了结论,每幅图的两边完全一样,便匆匆转入了预设的轨道。从处理中我明显感受到,是我强加给了学生这个结论,因此对我提出的“想办法验证”这个要求学生表现得十分地平淡。课后我想,这些学生没有“对称”这个基础,可不可以将错就错?把预设的这个问题的呈现置后,既然看图没有发现,接着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手中的图片,看有没有新的发现。通过一动手,学生的思维自然会回到数学中来,在交流汇报中呈现对称的哪些特点应该不成问题。这样处理虽然感觉走了点弯路,但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收获的是什么,是学生真正的思维。由此看来,教师如果稍微拿出点机智,学生就会处于不同的思维状态,如此的细节多么宝贵,有了如此的细节存在后,教师和学生能不收获精彩吗?课堂能不优质高效吗!
随着新课改不断向纵深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究、实践的一个课题,也是我们数学教师永远的追求目标,这需要每一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潜心钻研,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和总结,并付诸于实践,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人人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校素质教育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