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来越多的人晚婚?

如题所述

新年将至,“催婚”的论题又将迎来一波言论风潮。近期,有关初婚年纪推延的评论登上网络热搜榜。为何越来越多的我国年轻人选择晚婚?“独身族”的庞大又将带来什么问题?现在,大众怎么看待“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观念?

初婚年纪推延引发评论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2017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纪为34.2岁,其间女人34.3岁,男性34.1岁。而2012年,江苏人均匀初婚年纪29.6岁,2015年32.4岁。

初婚年纪推延的新闻一出,便引发不少网友热议,有人表明,“自己现已30岁,的确该着急了”,也有网友抱怨,“房价这么高,婚要怎么结?”

其实,不仅是江苏,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广东、上海等地的初婚年纪也再三推延。

除了初婚年纪推延,我国的成婚率近年来也在继续下降。据民政部的数据,2016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组织共依法办理成婚登记1142.8万对,比上年下降6.7%。此外,2013年至2016年,我国的成婚率连年下降,从2013年9.92下降到2016年的8.3。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晚婚?

张华是四川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本年28岁,他老家在云南省乡村。现现在,张华小时候的玩伴多已为人爸爸妈妈,有的人孩子甚至已在读小学。

而张华,对自己的婚姻大事好像并不着急,他告诉中新网记者,最近拿到了校园推免博士的资历,预备继续进修。

“现在连女朋友都没有,谈什么成婚呢?”张华说,自己从乡村考到现在的大学并不简单,现在还没车没房,想在城市安身仍需斗争,不如先把学术做好。

相同是大龄独身族,本年32岁的李博是一名来自哈尔滨的“北漂”。李博的爸爸妈妈现已退休,闲下来的他们只盼着提前能够抱孙子。

面临独身的苦恼以及来自爸爸妈妈的压力,李博告诉记者,自己也不忍心让爸爸妈妈着急,但成婚究竟是终身大事,必需要稳重。“我之前也相亲过一些女孩,但总觉得不合适。”

近年来,由于忙于事业和工作,又或由于迫于社会竞赛压力,越来越多的我国年轻人或主动或被动地“剩余”,晚婚好像成了必定。

“近些年,晚婚在国际上都是一个比较遍及的现象,我国也不破例,初婚年纪不断提高。”我国社科院人口与劳作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车伟对中新网记者剖析。

张车伟称,晚婚现象背面,原因多元,例如,片面方面,现在的年轻人愈加独立,受教育程度更高,他们更情愿寻求自身价值的完成。客观因素里,社会开展也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生活压力,影响婚恋的社会因素更杂乱,这些都会对初婚年纪产生影响。

晚婚可能带来什么影响?

本年26岁的王欣并不想做一名“晚婚族”,上一年十月,她刚刚步入婚姻的殿堂。“我和老公都想要二胎,现在这个年纪应该还好,再晚几年,过了最佳生育年纪,怕对身体不好。”

王欣称,自己在网上看了许多关于最佳生育年龄的评论,但并没有找到统一标准。“有人称女人应在27岁以内生育,也有人说女人应在35岁以内,我也很困惑,所以不如尽早吧。”王欣说。

如王欣所言,在言论对于晚婚论题的评论中,“最佳生育年纪”算是催婚理由之一。

“从人体科学的视点来讲,的确是存在最佳生育年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隶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教授章汉旺对记者说。

“单纯从生理规律来讲,23岁是最佳生育年纪,但随着社会环境开展变化,以及‘全面二孩’等方针,国人的生育年纪推延已是客观现实,高龄产妇也可能会越来越多。”章汉旺说。

而调查晚婚现象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张车伟表明,当前,我国的生育率在国际上都算比较低的,如果成婚年纪进一步推延,生育率还会降得更低。从长远来看,这对人口结构也会产生影响,人口老龄化会加重。

怎么看待“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我国传统的婚恋观念。而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人们的婚恋观变得愈加多元。

“婚必定仍是要结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种传统的观念能流传下来必定有其道理,这对维系社会和家庭的稳定都很重要。”浙江大学人口与开展研究所履行所长米红对记者说。

张车伟以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在今世社会相同站得住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人的行为和选择却不必定能与之保持一致,这也很正常。

在张车伟看来,我国传统的思维是早婚早育,但随着社会的开展,现在年轻人的婚育观现已呈现了和传统思维的违背,更多元的婚育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正在被社会所承受。

此外,张车伟还着重,现在“全面二孩”政策已落地两年,其对我国人的婚育观念有必定影响。不过,政策究竟只是起辅佐引导的作用,个人和家庭的意愿才是关键。(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4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婚?

第2个回答  2019-05-07

小镝最近在听李宗盛的《晚婚》——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

身为新时代女性,小镝确实认为晚婚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今天小镝来用数据带大家看看关于晚婚的数据

1、女性更不着急,28岁结婚不算晚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历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中国人结婚越来越晚。2012年之前,办结婚登记最多的是20-24岁。2013年开始,25-29岁成为办结婚登记最多的年龄段。

大城市平均初婚年龄普遍在28岁以上。

相比男性,女性比以前更不着急结婚。上海市的数据显示,2010到2015,男性平均初婚年龄增长1.5岁,女性增长1.9岁,女性初婚年龄提高幅度高于男性。

虽然2015年上海市男性的初婚年龄还高于女性,但女性超过男性已经成为趋势。例如江苏省民政厅公布的婚姻大数据显示,2017年,江苏省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为34.3岁,已经超过男性的34.1岁。

当然,婚姻问题也存在相当程度的地域差异。从全国范围看,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结婚率越低。

根据民政部数据,2018年末,上海、浙江的结婚率为全国倒数前两名,上海结婚率为4.4‰,全国最低。另外,天津、广东、北京等沿海发达地区结婚率也较低。结婚率最高的几个地区是西藏、青海、安徽、贵州等欠发达地区。

人民大学人口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婚育观念分别与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年龄层次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高收入、高文化程度人群更倾向接受晚婚晚育。

婚恋市场大数据也可以佐证这一点。根据国内知名婚恋平台发布的《520寻爱大数据》,北京、广东、四川、上海、山东是单身用户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2、年轻人为啥不愿谈恋爱?

贫穷是恋爱结婚避不开的障碍。

人民日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3万多个被调查对象中,23.4%的人因为“没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选择晚婚。

高房价已经让这届年轻人焦头烂额,更别提高昂的恋爱成本以及未来的养娃成本。

大城市竞争如此激烈,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谈恋爱,婚姻生活更成为不切实际的奢望。

相比之下,单身则兼具“随遇而安”的“佛系”与人生选择的高度自由,成为首选不难理解。

另一大原因是恋爱经验和社交经验的缺乏。

29.5%的人因为“遇不到合适的人”而晚婚。似曾相识的故事发生在很多中国80后、90后身上。从小按部就班上学,缺少校园恋爱的经历,毕业已经二十多岁了,然后就要面临工作的压力,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遇不到合适的人,这样拖着拖着,直到某一天接到家人或委婉或强硬的电话:“你也老大不小了,也该找个对象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离婚率已连续16年上升,而结婚率则从2014年开始连续5年下降。腾讯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在约5万名受访者中,七成已婚者后悔结婚。

结婚越来越少,离婚的却越来越多,还怎么让人有勇气恋爱呢?

3、“单身狗”也可以幸福生活吗?

很多主动选择单身的年轻人,他们生活在大中城市,经济独立、精神独立,接受并享受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恋爱?可以有,但没必要。

对他们而言,结婚生子不是必要的人生经历,而是纯粹的个人选择。

何况,现在也可以轻易找到爱情的替代品。虚拟社交、韩剧追星、仿真情色用品……似乎也都在取代恋人的地位。

腾讯酷鹅用户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43%的95后使用陌生人社交应用,几大陌生人社交平台的活跃用户持续增长。这类应用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有共同兴趣的“灵魂伴侣”,似乎比在茫茫人海中“偶遇”更加靠谱。

结婚率下降,近些年成人用品市场却保持稳定增长。这其中单身群体的贡献功不可没。

不管是现实中还是影视剧里,因为金钱、名利、欲望、孩子分道扬镳的婚姻太多了。无论恋爱还是婚姻,都越来越远离原始的爱情。

只能照顾好自己的“单身狗”们,不愿为了另一半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或者改变既有的生活节奏。

单身,也许不只是对现实的妥协,还是凭理性做出的决断。

参考资料:

民政部历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婚恋幸福力研究报告》

上海市妇联《改革开放 40 年上海女性发展调研报告》

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

智研咨询《2018-2024年中国成人用品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腾讯酷鹅用户研究院《95后社交行为洞察报告》

官方媒体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