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公积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资本公积的科目:

1、有限公司创立时,出资者认缴的出资往往与注册资本一致,不会产生资本公积。只有在有新的投资者介入时,投入的按投资比例计算的出资额计入实收资本;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这点与长期股权投资中的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区别开来。

企业接受投资者以非现金资产投入的资本,在办理产权转移手续后,按投资各方确认的资产价值作为实收资本,确认的资产价值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所占份额的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

2、股份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要确认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发行股票所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等发行费用,减去发行期冻结期间产生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没有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支付发行费用的部分,直接计入财务费用,不作为长期待摊费用。

企业为减资等目的,回购本公司股票,属于所有者权益变化,回购价格与所对应股本之间的差额不计入损益。依次冲减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如回购价格低于所对应的股本,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按形成资产并留存企业的计入资本公积,形成资产后上交的部分不计入资本公积。对未形成资产报经核销后(费用化)不计入资本公积。

4、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是当企业对其被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变动影响其所有者权益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增加的资本公积,以及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

5、接受捐赠资产,捐赠人捐赠资产是对企业的一种援助行为,但捐赠人在援助的同时并不一定谋求对企业资产提出要求的权利,也不会由于其捐赠资产行为对企业承担责任。所以,捐赠人不是企业所有者,这种援助也不形成企业的实收资本。但这种援助会使企业的经济资源增加。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作为资本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在会计上记入“资本公积”。

6、外币资本折算差额企业接受外币投资时,收到的外币资产应作为资产登记入账,同时,对接受的外币资产投资应作为投资者的投入,增加实收资本。在我国,一般企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在收到外币资产时需要将外币资产价值折合为人民币记账。在将外币资产折合为人民币记账时,其折合汇率按以下原则确定:

(1)对于各项外币资产账户,一律按收到出资额当日的汇率折合。

(2)对于实收资本账户,合同约定汇率的,按合同约定的汇率折合;合同没有约定汇率的,按收到出资额当日的汇率折合。由于有关资产账户与实收资本账户所采用的折合汇率不同而产生的人民币差额,作资本公积处理。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外币资产,按收到出资额当日的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借记有关资产科目,按合同约定汇率或按收到出资额当日的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收到出资额当日的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与按合同约定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科目。

7、关联交易差价关联交易差价是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所形成的差价,这部分差价主要是从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给关联方、转移债权、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关联方之间承担债务和费用以及互相占用资金等,因其关联交易显失公允而视为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捐赠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这部分资本公积不能用于转增资本和弥补亏损,待上市公司清算时再予处理。

8、其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是除上述各项资本公积以外形成的资本公积,以及从各项资本公积准备项目转入的金额,“其他资本公积”与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性质基本相同,也属于所有者权益,但与所有者权益中的准备项目不同。所有者权益中的准备项目不能转赠资本,而其他资本公积是企业已经实现的资本公积,可以按规定转赠资本。

资本公积可按法定程序经批准后转赠资本。企业将资本公积转赠资本时,应将它从“资本公积”科目转人“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参考资料:MBA智库百科-资本公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