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故事

如题所述

《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出自《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草船借箭的故事变化

《草船借箭》的情节经历了从《三国志》到《三国志平话》再到《三国演义》的传承与改造,实现了源于历史而脱胎于历史成为内容丰富的小说情节的转变。

陈寿《三国志》中记载了“草船借箭”的史实,叙述简略,仅38字。即濡须口之战中,孙权乘坐大船遭遇曹操大军,曹操下令射箭,大船一面受箭即将倾覆,孙权急中生智调转船身,使另一面也受箭,最后船身保持平衡,平安而归。

后来,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对“孙权借箭”的史诗进行了改编和创新,主角由孙权改为周瑜,由简要概括的史实变成具有一定文学性的独立故事。小说《三国演义》在《三国志平话》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丰富扩展,极尽铺陈。

不但将主角换为诸葛亮,还透露出“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欲设计杀之,甚至传奇地描写了诸葛亮知晓天文、借助大雾用计得箭,对其进行褒扬和赞美,叙事详尽,情节曲折,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