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烟崛起之前许昌曾是中国的“烟草王国”

如题所述



最近,楚去世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云烟红塔山的怀念。但是不要忘记,在云烟兴起之前,河南是中国著名的烤烟大省,为中国的烟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在上世纪40年代,著名烟草专家张亦斌就发表了一篇

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亲自到襄城县视察烟草种植情况,感叹“烟叶王国”。从此这个名声就和许昌绑在了一起。那么,小许昌为什么会成为“烟草王国”呢?这一切都始于中国烟草业的起步。


从晒烟到烤烟


民国著名文学家刘大姐写过一篇文章《说抽烟》,里面提到,“中国古代诗人中描写吸烟的句子很少。不知道那时候他们有没有抽烟?”想必刘老师当时也没有研究过烟草的历史。烟草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所以古人肯定大多不喜欢,更别说入诗了。


和玉米、红薯等作物一样,烟草起源于中南美洲,16世纪传入中国。古代印第安人使用和种植的黄花烟草属于晒烟。常见的红花烟草起源于玻利维亚南部和阿根廷北部,烤烟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香烟,大多是烤烟。烤烟传入美国后,1612年,英国移民约翰罗尔夫发现弗吉尼亚非常适合种植烟草,因此烤烟也被称为“弗吉尼亚烟草”。


烟草是在明朝传入中国的。西班牙人首先将烟草移植到吕宋,然后东南沿海商人将种子带回中国。在福建种植成功后,传播到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然而,通常种植的不是烤烟,而是晒干的烟草。


烟草在中国最早被称为“Tamba”,是西班牙烟草的音译,很快赢得了中国人的喜爱。明朝《物理小识》年方以智说:“万历年间,有人带着轻巴锅到张泉都脱了长管,发了火,有的还喝醉了。”清代的全甚至写了一首歌《淡巴菰赋》来赞美烟草:“会有酒解忧,会有茶解渴。”谁是脚?最好的材料.丈夫无聊厌烦,就会成为一个精神学者。如果上帝引导空气,那么不朽的草将是它的魅力。"


中国烤烟的流行归功于20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托拉斯“英美烟草公司”。它于1902年在伦敦成立,由英国和美国的六家大烟草公司和一些小公司合并而成。英美烟草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当时中国的土地上只种植晒干的烟草,还不能供应适合制造香烟的烤烟。所以英美烟草公司刚进入中国时,长期进口美国烟叶作为原料。


为了降低原料的运输成本,英美烟草公司派出美国烟草专家考察中国各省市的烟草种植情况。直到1913年,才决定在山东潍坊、河南项城市、安徽凤阳等地首先试种推广烤烟。由此,河南许昌项城市产的烟叶质量最好,项城市甚至被誉为“东方弗吉尼亚”。抗战爆发后,原烤烟产区大部分沦陷,随后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开始发展烤烟。


至此,中国的烟草行业从“本土”晒烟变成了“美国”烤烟,河南也成为了中国烤烟的发源地之一。


河南烤烟主要分布在平顶山、许昌、漯河、南


一般来说,烟叶的质量受产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影响很大。许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热并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特别适合烟草的生长。“英美烟草公司设想美国烤烟可以在中国成功种植.河南土壤比山东和安徽更适合种植烤烟。那里种植的烟草纤维细,黄色比例高,适合种植烟草的面积广。附近的煤矿保证了烤烟的燃料,自然条件非常有利.如果河南能发展起来,它的未来无疑是伟大的。”


在更大的范围内,许昌还靠近世界著名烟草产区的纬度,如美国的马里兰和弗吉尼亚,日本的广岛和神奈川,土耳其和希腊。因此,优越的地理环境使英美烟草公司决定以许昌为大本营,在中国推广烤烟。


与外资和中资企业的纠纷


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在许昌“拱星村”设立烟草转运站。1917年,许昌英美烟草公司成立,开始挂牌营业。起初,许昌当地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但英美烟草公司通过免费培训和高价收购,逐渐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于是种植烤烟的人越来越多。据美国农业经济办公室对烤烟产量的统计,仅1917年,许昌的烤烟产量就高达250万斤。


在英美烟草公司的指导和推动下,河南烤烟种植区域以许昌为中心,迅速辐射到周边几个区县。1926年以前,英美烟草公司在河南省平均每年可以买到价值2000多万元的烟叶。许昌植烟面积的增长使英美烟草公司获得了巨额利润,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河南政府的税收。因此,政府也支持烟草种植。


1931年,中共河南省委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到:“烟田日益发展,主要是烟田产量巨大,每亩地可收一百元.小麦种植户每亩6元左右;然后国民党政府起到了促进烟田发展的作用。刘智派工作人员捐赠烟苗。每亩8元加上各种杂税,一亩地可以收12元到15元不等的税。比如种小麦,最多的钱粮是3块钱。”


如此丰厚的经济利益很快吸引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对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对手。南洋烟草公司于1905年由华侨简和简玉洁兄弟在香港创立。1918年,公司改组为有限公司,企业中心从香港转移到上海。是民族烟草企业的代表。


此前,英美烟草公司买办任在上海以“永安堂”的名义,为英美烟草公司在许昌西关铁路东侧购买了98亩土地,建设许昌烟叶收购站和烤烟厂,变间接收购为直接收购。南阳兄弟烟草公司进入许昌后,在京汉铁路西侧买了近百亩地,还办起了烟叶收购场和复烤厂。


后果可想而知。为了争夺市场,两家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烤烟收购价格战。为了吸引烟农,英美烟草公司首先将每磅烟叶的收购价从0.2元提高到0.25元。南洋公司不甘示弱,提价至0.3元。就这样,几轮竞争下来,居然把烟的价格提高到了0.5元。最终,南洋公司因财力不足而落败,许昌烤烟收购权被英美烟草公司垄断


英美烟草公司被迫离开后,一直试图回到许昌,并成功进行政府公关。1931年,英美烟草公司董事长欧文爵士来华与财政大臣宋子文商讨如何恢复河南的烟草市场,并承诺改善河南的烟草种植制度。


同年7月,宋子文派人陪同该公司烟草专家牛森等人到开封拜会河南省政府主席刘智,并写信给刘智:“大英烟草有限公司的牛森老师,准备经汉口到许昌去重新开办该公司的烤烟厂,希望河南省政府发布文告保护他们,同时责成许昌县长给予一定的保护。我已得到保证,公司将安排缴纳烤烟厂近几年应缴纳的税款,所以我请求您给予他友好的保护,并指示许昌市长也这样做。”


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筹备,1932年,英美烟草公司委托中国买办成立许昌烟草有限公司,买办中的领军人物吴廷生。吴生,土生土长的蒋介石,名声显赫,人品很好。早年就读于上海中西书院,英语流利。后来,吴廷生分别加入英美烟草公司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成为商业巨子和买办。许昌烟草有限公司成立后,吴廷生担任经理兼董事长。


吴廷生上台后,英美烟草公司重新控制了当地烟草业的命脉。同时也兑现了帮助许昌烟农改良烟叶的承诺,组织了美国烟草改良委员会。


为了使农民更好地掌握烟草种植技术和经验,烟草专家牛森还于1934年编辑出版了一本

应该说,牛森和吴廷生在许昌推广美国烤烟的种植,不仅带来了优质的烟草品种,也在当地推广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许昌成为全国著名的优质烤烟产区。


尽管如此,英美烟草公司以“许昌烟草有限公司”的名义重返许昌,却遭到许昌当地同行的强烈拒绝。吴廷生陆续收到项城市烟草协会的恐吓信,警告他不要继续做生意,否则有生命危险。


1935年12月30日下午,吴廷生在办公室核对账目,在警卫员的陪同下,坐黄包车回到许昌城里的家中。在城门口,两个人下了车,走了。当他们经过第二道门时,两名便衣男子突然拔出手枪,一枪打中了警卫的胸部,另一枪打中了吴廷生的头部。吴廷生被当场击毙。


吴廷生遇害后,该公司顾问牛森向上海英美烟草公司举报:“有人公开说,有人雇歹徒持枪行刺吴先生为生,悬赏一万元。另外,如果许昌烟草公司继续工作,那么作者也会被打死。”没想到,他被预言了。就在牛森接替吴廷生掌管公司一年后,他也没有逃脱被暗杀的命运。


《烟城》很精彩


1936年12月,许昌烟草公司董事会最终决定撤出许昌。此后,英美烟草公司只能按原办法通过当地烟草公司和转运公司间接收购许昌烟草。抗战时的老弟


到1947年底,许昌的烟店已经发展到150家左右,烟草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许昌的发展。当时许昌固定人口只有四五万,流动人口却有三万多。现在南大街两边的高楼也是1940年到1947年建的。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拉开了许昌解放的序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营许昌烤烟厂在南阳兄弟烟草公司许昌烤烟厂旧址上成立,随后新厂不断扩建。到1980年底,许昌烟区共有大小烤烟厂7个,年复烤能力约3亿斤,其中以许昌最大,年复烤能力超过1.5亿斤。


从建国到1985年底,许昌的烤烟有30多亿斤,约占全国烤烟收购总量的50%。烟草无疑成为了地方财政的支柱产业。许昌卷烟厂生产的“金色许昌”“帝豪”等品牌是很多老烟民的最爱。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云南烟草的崛起和控烟理念在全社会的普及,许昌烤烟逐渐失去了美感,甚至被人遗忘。但对于这座曾经的“烟城”来说,这是摆脱单一烟草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的好机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