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在冬天没有棉裤,御寒靠的是什么,有哪些方法?

如题所述

古代人的服装大多都为裙袍,这就不仅让人感到疑惑,也会产生一个疑问:古人究竟有没有裤子,如果没有,古人裙袍下面又穿着什么呢?

众所周知,中国处于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如若夏天不穿裤子,那倒还有几分凉爽。但是到了冬天,如果古代人依旧只穿裙袍,他们又是依靠什么来御寒的呢?当冬日的寒流来袭之时,当代人都有棉衣、羽绒服来取暖,古代百姓到底是依靠什么衣物来御寒呢?

通常我们所说的“裤子”这个概念最早是出现在战国时期,它被发现在西北地区一个古墓内,裤子的出现必须归功于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位君主——武灵王赵雍,要不是他们国家的士兵需要与当时游牧民族匈奴进行战争,赵国以北接匈奴界,导致双方接连交战,而匈奴善骑马,行动灵活,但是赵国笨重的战车根本抵御不住进行骑射的匈奴,于是赵王就依葫芦画瓢,建立骑兵,因以前穿着都是“上衫下裙”,对于骑马来说,不方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它对裆部的摩擦,搁谁谁也酸爽地忍受不了啊!于是出现了著名的“胡服骑射”。可是女人却一直没有穿,这是又是为什么呢?


古代很重视女子的言行举止,特别是穿着要得体,不能露腿露手,古代女子结婚前是不可以让除了夫君以外的人看到自己的脚丫的,当然,婚后好像也不可以,不然会被说成不守妇道,不守女戒,不能做贤妻良母。

那个时候的人们把女人是不是穿裤子和道德绑定在一起,如果女人穿裤子就意味着会分腿而立,是有违妇德的,女子们当然不敢穿,这种观点延续了数千年。使得女人一直穿裙子。

其次,在古代女子的礼仪当中,跪姿是最常见的。如果穿裤子经常使用跪姿会有束缚。为了干活以及日常行礼更便利,裙子饱受受青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