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起源?

如题所述

  《木兰诗》起源 孟巍坚

  一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的是千百年前闺门女子木兰的故事,她女扮男装,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展现了中华民族古朴、忠孝、坚贞、凛然大义等优秀品质。它是千古以来民谣民歌中的优秀杰作。

  而今这篇中国“俗文学”作品的魅力,在海外又掀起一股“木兰热”。在国内,一些学者也纷纷为木兰和《木兰诗》而撰文,很多人认为木兰氏起于隋唐,所言《木兰诗》出自唐人之手。今究该说,不难辨识他们是步南宋章樵和左克明的后尘。樵著《古文苑》,克明著《古乐府》,二人并言“木兰诗”为唐人作。现究章、左二说,实源于北宋的官方丛书《文苑英华》,就在该书的卷三三三[部]已载《木兰歌》,并题作者为唐人韦元甫,于是,在南北朝时代未署作者姓名的《木兰诗》,到了宋代始被韦氏盗名,对此,该书编者也知有弊,不得不笔端搪塞,另借含糊之意,随于其下自注小字“韦元甫续、附入”,尚不灭该诗为前人所作之迹。载入《文苑英华》的《木兰诗》,从此剽为韦氏所作,而且,开头第一句就改写成“唧唧何力力”,其错中错,移花接木之术,以及附于韦氏之荣,都导致后人嘲笑。再看宋初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五题名《木兰诗二首》,郭氏将未署名的古诗排列在前,韦氏新作排于后,新老分明,同时在题下,标明唐人韦元甫续与“附入”二字,由此,可以断定唐以前即有《木兰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22
《木兰诗》起源于哪个朝代

千百年来,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以此为题材而写成的《木兰诗)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木兰诗》和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被誉为我国古代叙事诗中的“双壁”,异曲同工,前后生辉。但自《木兰诗}被发现后,一直存在着一个创作年代的问题,众说纷纭,有的还把著作权归之曹植和韦元甫。在众多的说法之中,把《木兰诗》视作北朝乐府民歌和隋唐民歌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理由也较充分。

持北朝说者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引的《古今乐录》已著录《木兰诗》的篇目为主要依据。《古今乐录》今已失传,但《隋书。经籍志》、《旧唐收•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了这一书名,题陈沙门智匠撰。既然《古今乐录》已录有《木兰诗篇目》,这是《木兰诗》决不可能作于陈以后的铁证。同时,并朝说者认为《木兰诗》叙述的故事是以北魏北伐蠕蠕(即柔然)的战争为背景,北朝战争频繁,好勇尚武,这首诗正反映了这一特定的社会风貌。《木兰诗》中称居主为可汗,出征的地点又均在北方,说明了它也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产品。在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隋唐文人的润色,但就全诗看,仍保持着北朝民歌的特色。

持隋唐说者认为北朝说者除了以《古今乐录》的著录为证据外提不出任何其它材料证明《木兰诗)作于北朝的有力证据。恰恰相反,以《木兰诗》在身提供的材料来考察,只能证明《木兰诗》绝不可能作于北朝。

隋唐说者详细考察了《乐府诗集》中所引《古今乐录》的记载,认为《古今乐录》著录《木兰诗》一说也不可靠,郭茂倩只是在转引《古今乐录》之后所加的按语中提到“歌辞有《木兰》一曲,不知起于何代?”如果《木兰诗》已编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郭茂倩就不会提出“不知起于何代”的疑问,郭氏没有对《梁鼓角横吹曲》66首歌中任何一首提出疑问,而对《木兰诗》提出疑问,正说明《古今乐录》没有著录这首歌辞。宋人黄庭坚在《题乐府木兰诗后》—文中写道:“唐朔方节度使韦元甫得于民间”。第一个借鉴《木兰诗}章法、诗句作诗的是杜甫,韦元甫和杜甫是同时代人,《木兰诗》从民间流入文人手中后,势必会引起杜甫注意,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如果《古今乐录》已著录了《木兰诗》,如此优秀的长诗在被人发现后的200年间竟未发生任何影响,长期被冷落,只是到中唐才被人注意,群越模仿,岂不成了咄咄怪事?

隋唐说者还从《木兰诗》所反映的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例证:

一、府兵制。据诗中自市鞍马的情节,《木兰诗》应产生在府兵制实行以后。府兵制起自西魏后周,但寓兵于农的府兵制是隋以后的事。《木兰诗》中写到的情况和《新唐书》关于府兵制的记载相符。

二、可汗。《木兰诗)写的是汉族生活,而混称“天子”、“可汗”,这正反映了隋代的政治特点。隋文帝受禅于北周,统—中国,但由于北部中国长达二三百年的异族分裂统治,政治制度很难一朝纯,“天子”、“可汗”混称,正说明隋天子和各部胡人的关系。

三、策勋。据《唐天典》载:隋开皇初,采后周之制,置上柱国以下十一等,以酬勋劳。十二级的戎勋制度确立于唐高祖武德七年三月。

四、“对镜贴花黄”。额黄、眉间黄这一富有时代特点的妆扮起源于北周。《通鉴•陈纪》太建十—年载:周宣帝宇文斌“禁天下妇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官人,皆黄眉墨妆”。说明《木兰诗》产生年代不能早于北周宣帝末年。

持隋唐说者的论据是十分充足有力的,但对《乐府诗集》转引《古今乐录》所加按语的理解似有值得商榷之处,据此来否定《古今乐录》没有著录《木兰诗}还显得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众所周知, 《木兰诗)产生年代问题的提出始于宋代,郭茂倩是宋人,他在转引《古今乐录》时对产生年代争议的《木兰诗》题上一笔L“歌辞有《木兰》一曲,不知起于何代”?指明关于《木兰》一曲产生年代的宋代已有争议,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足以构成推翻北朝说的力证。

就是这样
第2个回答  2006-12-22
《木兰诗》起源
一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的是千百年前闺门女子木兰的故事,她女扮男装,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展现了中华民族古朴、忠孝、坚贞、凛然大义等优秀品质。它是千古以来民谣民歌中的优秀杰作。
而今这篇中国“俗文学”作品的魅力,在海外又掀起一股“木兰热”。在国内,一些学者也纷纷为木兰和《木兰诗》而撰文,很多人认为木兰氏起于隋唐,所言《木兰诗》出自唐人之手。今究该说,不难辨识他们是步南宋章樵和左克明的后尘。樵著《古文苑》,克明著《古乐府》,二人并言“木兰诗”为唐人作。现究章、左二说,实源于北宋的官方丛书《文苑英华》,就在该书的卷三三三[部]已载《木兰歌》,并题作者为唐人韦元甫,于是,在南北朝时代未署作者姓名的《木兰诗》,到了宋代始被韦氏盗名,对此,该书编者也知有弊,不得不笔端搪塞,另借含糊之意,随于其下自注小字“韦元甫续、附入”,尚不灭该诗为前人所作之迹。载入《文苑英华》的《木兰诗》,从此剽为韦氏所作,而且,开头第一句就改写成“唧唧何力力”,其错中错,移花接木之术,以及附于韦氏之荣,都导致后人嘲笑。再看宋初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五题名《木兰诗二首》,郭氏将未署名的古诗排列在前,韦氏新作排于后,新老分明,同时在题下,标明唐人韦元甫续与“附入”二字,由此,可以断定唐以前即有《木兰诗》。
《木兰诗》始于南北朝的见证:
首先从该诗全文来鉴别:诗内曾提到的“可汗”一辞,这在《旧唐书·音乐志二》:“后魏所谓〈簸逻〉也,其曲多‘可汗’辞”。又在《乐府诗集》卷二十一载:“后魏之世,有〈簸逻歌〉,其曲多‘可汗’之辞”。二书所证,《木兰诗》实存南北朝迹象。另外,诗中描述木兰女“对镜帖花黄”一句,它正是北朝人所沿用的民间风土习俗,那时妇女的化妆方式,往往浓饰“额黄”以求其美,这在《北齐校书图》里,已绘有当时女子的额黄像,流传于今日尚存,该图像的所施“额黄”那时相当流行,古人所遗此图,堪称力证。
其次,南朝陈后主时,由释智匠在光大二年(568年)所编成的《古今乐录》相继问世,其中就有《木兰诗》一首。除此,郭氏《乐府诗集》“木兰诗”里,首引《古今乐录》“木兰不知名”,已证古有未署作者名字的木兰诗。但是近年一些学者认为它是一条南北朝的孤证,不免有疑。故另举他例:南朝[梁鼓角横吹曲]其中即有〈木兰曲〉一折,并言木兰女代父从军事。从《辞通》和一些姓氏书里,又皆言有南朝宋何承天的《姓苑》载其“花姓;木兰氏,任成人”。还有《中国姓氏辞典》花姓条:引述“〈姓苑〉始见花姓,〈述异记〉载北朝有女英雄花木兰”。所以笔者认为,将这篇描写巾帼英雄的简明史诗,归于南北朝,是无可置疑的。(孟巍坚 )
第3个回答  2006-12-22
《木兰诗》起源
一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的是千百年前闺门女子木兰的故事,她女扮男装,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展现了中华民族古朴、忠孝、坚贞、凛然大义等优秀品质。它是千古以来民谣民歌中的优秀杰作。
而今这篇中国“俗文学”作品的魅力,在海外又掀起一股“木兰热”。在国内,一些学者也纷纷为木兰和《木兰诗》而撰文,很多人认为木兰氏起于隋唐,所言《木兰诗》出自唐人之手。今究该说,不难辨识他们是步南宋章樵和左克明的后尘。樵著《古文苑》,克明著《古乐府》,二人并言“木兰诗”为唐人作。现究章、左二说,实源于北宋的官方丛书《文苑英华》,就在该书的卷三三三[部]已载《木兰歌》,并题作者为唐人韦元甫,于是,在南北朝时代未署作者姓名的《木兰诗》,到了宋代始被韦氏盗名,对此,该书编者也知有弊,不得不笔端搪塞,另借含糊之意,随于其下自注小字“韦元甫续、附入”,尚不灭该诗为前人所作之迹。载入《文苑英华》的《木兰诗》,从此剽为韦氏所作,而且,开头第一句就改写成“唧唧何力力”,其错中错,移花接木之术,以及附于韦氏之荣,都导致后人嘲笑。再看宋初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五题名《木兰诗二首》,郭氏将未署名的古诗排列在前,韦氏新作排于后,新老分明,同时在题下,标明唐人韦元甫续与“附入”二字,由此,可以断定唐以前即有《木兰诗》。
《木兰诗》始于南北朝的见证:
首先从该诗全文来鉴别:诗内曾提到的“可汗”一辞,这在《旧唐书·音乐志二》:“后魏所谓〈簸逻〉也,其曲多‘可汗’辞”。又在《乐府诗集》卷二十一载:“后魏之世,有〈簸逻歌〉,其曲多‘可汗’之辞”。二书所证,《木兰诗》实存南北朝迹象。另外,诗中描述木兰女“对镜帖花黄”一句,它正是北朝人所沿用的民间风土习俗,那时妇女的化妆方式,往往浓饰“额黄”以求其美,这在《北齐校书图》里,已绘有当时女子的额黄像,流传于今日尚存,该图像的所施“额黄”那时相当流行,古人所遗此图,堪称力证。
其次,南朝陈后主时,由释智匠在光大二年(568年)所编成的《古今乐录》相继问世,其中就有《木兰诗》一首。除此,郭氏《乐府诗集》“木兰诗”里,首引《古今乐录》“木兰不知名”,已证古有未署作者名字的木兰诗。但是近年一些学者认为它是一条南北朝的孤证,不免有疑。故另举他例:南朝[梁鼓角横吹曲]其中即有〈木兰曲〉一折,并言木兰女代父从军事。从《辞通》和一些姓氏书里,又皆言有南朝宋何承天的《姓苑》载其“花姓;木兰氏,任成人”。还有《中国姓氏辞典》花姓条:引述“〈姓苑〉始见花姓,〈述异记〉载北朝有女英雄花木兰”。所以笔者认为,将这篇描写巾帼英雄的简明史诗,归于南北朝,是无可置疑的。( 孟巍坚 )
第4个回答  2006-12-23
南朝陈后主时,由释智匠在光大二年(568年)所编成的《古今乐录》相继问世,其中就有《木兰诗》一首。除此,郭氏《乐府诗集》“木兰诗”里,首引《古今乐录》“木兰不知名”,已证古有未署作者名字的木兰诗。但是近年一些学者认为它是一条南北朝的孤证,不免有疑。故另举他例:南朝[梁鼓角横吹曲]其中即有〈木兰曲〉一折,并言木兰女代父从军事。从《辞通》和一些姓氏书里,又皆言有南朝宋何承天的《姓苑》载其“花姓;木兰氏,任成人”。还有《中国姓氏辞典》花姓条:引述“〈姓苑〉始见花姓,〈述异记〉载北朝有女英雄花木兰”。所以笔者认为,将这篇描写巾帼英雄的简明史诗,归于南北朝,是无可置疑的。(孟巍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