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量子假说应用实例

如题所述


美国物理学家米立肯在光电效应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用十年时间进行了深入的光电效应实验,最初的目标是验证而非接受光量子理论。然而,实验结果与他的预期相反,1915年,他宣布自己的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公式,并利用光量子理论准确测量了h值,这一结果与普朗克辐射公式给出的h值吻合。1922年至1923年间,康普敦对X射线散射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与经典电磁波理论预测不符的,即散射光波长大于入射波长,这被称为康普敦效应。光的波动说对此无法解释,而光量子假说却能完美解释:光子与散射体中的电子碰撞时,能量转移导致光子频率降低,波长增大,从而证实了光量子假说的正确性。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是对普朗克开创的量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普朗克的理论虽然承认了能量的量子化,但仍然坚持电磁波的本质是连续的。而爱因斯坦不满足于改良,他追求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他认为,量子不仅是数学公式,更是揭示光本质的工具。他解决了普朗克理论的不彻底性,将量子性从辐射机制扩展到光的本体,提出光本身是不连续的,不仅在吸收和发射时,其传播也具有量子特性。这一假说恢复了光的粒子性,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启发了德布罗意物质波的发现,从而为量子力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石。



扩展资料

光量子假说,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大胆假设。内容是:光和原子电子一样也具有粒子性,光就是以光速C运动着的粒子流,把这种粒子叫光量子。同普朗克的能量子一样,每个光量子的能量也是E=hν,根据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式,每个光子的动量为p=E/c=h/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