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道理是你后悔没早点知道的?

如题所述

1.不要试图从周围人身上寻求心安

我是一个普通二本学校的学生,这是我大学四年最深的体会。

当我想学习的时候,室友都在打游戏。我想:反正我今天已经写了好多作业了呢,玩会儿。

上课的时候,哇,旁边的哥们在看手机。反正我也听懂了,玩会儿。

周末,想去图书馆。已经九点了。反正还没人起,再睡会儿……

听过一个故事。

你去山上砍柴,碰到别人放羊,和他开心地聊了很久。结果人家的羊倒是吃饱了,而你连一根柴都还没砍。

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出身、天赋、运气、机遇决定了太多。因此,过上同等质量的生活对应的努力程度,真的是不一样的。

2.人这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读书的时候,学校有位很知名的教授。有一次,一个脸皮比较厚的同学突然问教授能不能加微信,教授很愉快地说“好啊”,然后拿出手机,点开二维码让大家都扫一扫。没有犹豫也没有尴尬的情绪。

后来我问他,我说教授,你真是没一点架子啊。

教授说,“想象我们的世界是一个金字塔,我们每个人由于做的事情不一样,所以是在金字塔不同的面上向上爬。决定两个人之间是否有话聊,其实就是看他们在金字塔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比如我在这个面属于偏上的部位,你是学霸,我们之间的距离足够短,所以我们就能愉快的聊天了。”

你看,其实你也不需要做很多事,只要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就行了。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可以吸引到更优秀的人们,收获友谊的同时还能看到更大更有趣更多样化的世界,还有很多你自己都想象不到的超额回报,金钱、名声或是其他方面。

3.太用力的人跑不远

因为用力会不自觉地提高你的预期。不要像个孩子一样向这个世界索取回报,自我感动,自己委屈,不能成为你的筹码。“努力没有回报”本身,就是非常让人绝望的事情。轻装上阵的人,回旋的余地更大。

所以,千万别把马拉松当成百米冲刺,一直努力就很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5
从小我们就听父母讲道理,上学之后我们就听老师讲道理,社会似乎处处充满了道理。小时候人们从不拒绝道理,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正是需要道理的时候。
但长大之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对别人的道理往往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特别是青少年,他们的逆反心理特别严重,不仅反对一切道理的灌输,还会反击对方,指责对方,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当我们成年之后,随着辩证逻辑思维达到成熟,对道理的反驳开始有了辩证的影子,即吸纳其有用的观点,而丢弃其落后的观点,从而达到有选择地听取他人教导的水平。
一般来讲,我们对他人的劝说、教导不会有太多反感的情绪,但是也要分情况,例如对方的年龄和身份、自己的心情、所处的情境等等。
如果对方是同龄人,那么对方的道理我们一般都听不进去,因为每个人都不希望同龄人站在长辈的高度来教育我们,如果是长辈教育我们,那我们也只能乖乖听着。
对方的身份也影响我们接受劝导的意愿,如果对方是自己看不起的人,我们就不会接受其观点。
如果对方恰好是我们所在领域中的佼佼者,那么即使对方趾高气扬,我们也能吸收到一些对我们有帮助的知识。
但生活中总有些人不会看别人的脸色,无论何时都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指导者的形象,这种特别喜欢给别人讲道理、做人生导师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他们之所以喜欢给别人讲大道理,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家庭。
他们的父母肯定经常把道理挂在嘴边,无论孩子取得成功或是遭遇失败,父母都要说教一番。如果遭遇孩子的反驳,他们便会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想不形成说教的性格都很难。
成年以后,他们以指导、说教的形象和他人相处,其实他们没有坏心思,而是性格使然。他们不会其他的相处方式,如果要求他们夸奖赞美别人,就会感到很不自在。
所以有这种习惯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在教育孩子之余,也要成为他们的朋友,陪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探索,教会他们如何与朋友相处,毕竟成年人都不喜欢听别人教育自己,即使是朋友也一样。
有些人的性格比较沉默,外界刺激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物,而是蕴含了深刻的意味。无论看到或者听到什么,他们都喜欢思考,而不是分享和感慨,他们希望弄懂事物背后的原理。
这样的人在与别人交流时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这种特点,给别人一种“教自己做事”的感觉。
其实他们也并不是想要影响和控制他人,而是自己本来就是这样的性格,求知、探索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哪怕是与人交往时也不例外。
在人际交往中,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指向他人的,例如“自言自语”。
人们在讲话时,偶尔会进入一种状态,即不把话讲完似乎不舒服,说话的完整性在他们看来十分重要,他们比较注重说话的逻辑性,因此言谈举止间透出一种说教者的风采。
但其实他们并非是在教育别人,而是想把自己的故事和观点讲出来,即使听众忽略他们也没有关系,他们的目的仅仅是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并且讲述出来而已。
他们可能先天有着较强的语言天赋,对于讲话比较擅长或者有独特的兴趣,偶尔会滔滔不绝,不顾他人的感受,因此遇到这种人,直接忽略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安慰他人是一项人际技能,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安慰别人,只有那些内心温柔、比较无私的人才会去安慰别人。
在他人伤心难过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感同身受,顺着别人的埋怨安慰对方,有些人则倾向于摆事实讲道理,希望对方能够走出阴霾。
这两种人其实都是为了对方好,但对男性说教可能更好一些。
在女性伤心的时候说教只会导致更糟的结果,因为女性通常比较敏感,那样会让她们觉得你没有和她站在一边。
总之,喜欢说教的人并不都是坏心思,但过度的说教会引起别人的不满,为了维持人际关系的稳定,有这种习惯的人最好加以改正,以免遭人嫌弃
第2个回答  2023-01-25
放下面子这个道理我很后悔没有早点知道,很多时候,只要放下面子你就会先人一步,放下面子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婚,放下面子踏踏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