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现在很难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了,你们觉的呢?

如题所述

当今社会很难培养出大师级别的人才,是因为这个社会不需要大师!或者说今天的大师与原来意义上的大师有了质的差别了!也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土壤,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大师!
 


什么是大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学问上、艺术上、技艺上有造诣,为众人推崇的人。网络释义为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棋手等。两种解释意思相近,显示出传统意义的“大师”有三个方面的共同特点,即学道高深、德高望重、社会尊崇。那么当今社会还有没有“大师”呢?

当然是有的,只不过社会没有过多地把他们放在眼里、放在心上罢了!因为时代的变化,价值观也发生着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大师们似乎“吃不香”,坐冷板凳了!
 


先看学问上。各行各业也都有佼佼者,各大专院校应该也有几个潜心做学问的人,但在世人眼里也许是不合时宜的“书呆子”,堂吉柯德式的人物,他们或隐居,或失落,或流落民间,能静心的少了。聪明的,是那些利用各种手段,各种关系赚取大把大把金票的专家学者,搞课题,有项目,套资金,这才是实惠的生存之道。教书教得再好,不如当领导;学问做得再高,不如发红包。世风如此!

做大师,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条路艰难,走的人自然也就少了!但人们还是迷恋“大师”的头衔,于是利用“云吸猫”这般涉及学术研究层面的“奇思异想”来博人眼球,写什么《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以及《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等等之类的论文来谋“大师”的称号了!这还是人们心目中的“大师”吗?再看艺术上。

今天,除文学艺术外,称“大师”的特多。特别是在演艺界,大师级人物可是人才辈出,唱个歌,演个电影,主持几档子综艺节目,吐槽几句俏皮话,就粉丝无数,“大师”的头衔就戴上了!为何?经济效益啊,有钱就是爷!人家漏个税,就让普通百姓奋斗五千年。不得不说,演艺界是今天培养“大师”最多的行业了吧!怎么说很难培养呢?

不过,“德艺双馨”似乎少了,就让人觉得少了原来那种“德高望重”、“享有盛誉”的原汁原味!三看技艺上。大师零落,技艺精湛者自然少矣!国家呼唤“大国工匠”精神,说明已经意识到技艺的可贵。书法艺术,看的是书法家的技艺,可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不讲技艺,靠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丑书”。

自称“丑书大师”的大有人在,其可怪也欤!大家似乎都很怀念民国时期的“大师”们,他们可是专注于某一方面的技艺,潜心治学,才为后人所称道吧!社会忽视某方面的技艺,就会让某方面的技艺凋零的危险。大师级别的人需要教育,可今天的教育训练的是应试能力,讲的是分数,培养出来佼佼者的叫“学霸”。学霸上了好大学,能成为“大师”的寥寥,也就不足为怪了!
 


 时代不同,风尚不一样。今天,大家想象中的大师往往是孤寂的,失落的。你想要传统意义上的大师,你得唤醒他们,这就需要一个唤醒机制吧!个人浅见,有冒昧大师之处,还望海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我觉得不难。人的智力水平大多都是差不多的,只要有人愿意沉下心来,有匠心精神,有导师指导,还是可以培养出大师级人才的.
第2个回答  2020-10-10
是的,人才不单单是要辅助他还要看他自身的自觉性,现在的人们普遍性较为懒惰。
第3个回答  2020-10-09
的确很难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
培养大师级的人才,往往需要很多的时间和金钱,在如今这个快餐文化的世界中,很难有人能够沉淀下来,可是要想成为大师级,必须要经历时间的沉淀,这过程非常的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