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幼儿园磕碰怎么和家长沟通

如题所述

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磕碰,幼师该这样跟家长沟通!

虫虫之家潜能幼教
2018年10月17日
幼儿园里的安全问题是最受关注的。从孩子入园的那刻起,老师们的神经都是绷紧的:保证孩子不离开自己视线,保证地面干净无水,桌椅的边边角角也要处理好,防止让孩子受伤。

虽然幼儿园极尽全力保护孩子的安全,但是孩子天性活泼、动作协调性差,难免还是会有一些磕磕碰碰。

实际上。每一次磕碰,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处理得当可以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事情。

相反的,如果家长把事态扩大,不仅不利于孩子从中学到东西,反而会给孩子的性格带来负面影响。



事件回放:

昊昊今年五岁了,这天,奶奶接昊昊放学的时候,发现昊昊的膝盖破了。

老师说下午昊昊和别的小朋友在院子里追着玩,不小心摔倒了,昊昊很坚强,没有哭,而且老师已经对伤口做了消毒处理。

但是奶奶非常心疼,大声质问老师:“你们怎么看孩子的?孩子摔伤了,你们以为这么就完了?我找你们园长去!”

奶奶带着昊昊就去找了园长,园长先是问了情况,然后诚恳给昊昊奶奶道歉,但是昊昊奶奶要求园长必须处分昊昊的老师,而且还要赔钱。

最终经过协调,幼儿园带着昊昊做了一个全面的检查,昊昊的老师也受到了处分。昊昊家长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长点记性,以后才能看好孩子。

果真,昊昊家长发现幼儿园对昊昊的安全格外上心了,减少了户外活动的时间,老师们也步步不离地看着孩子们。

但是昊昊却变得越来越胆小,很多同龄小朋友的活动都不敢参与,性格也渐渐开始内向,昊昊的家长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如果在幼儿园出现磕碰情况,那就一定要狠狠整治学校和老师,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对孩子更上心。

但是学龄前的孩子,本身就精力旺盛,需要不停地活动和探索,加上肢体控制还不十分熟练,出现磕碰是十分正常的。

如果一点磕碰都不容许发生,那就只能牺牲孩子的活动空间和探索机会,这对孩子成长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先让家长理解孩子的磕碰

磕碰本身不可怕,家长过激的态度才可怕!

1、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

家长应该都注意到,很多时候孩子磕碰之后,因为受伤比较轻,有的毫无感觉,有的哭两声就继续玩耍。

孩子本身对磕碰、疼痛这些事情是有一些忍耐度的,但是如果家长反应过度,情绪激动或者大声斥责他人,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件特别可怕的事情。

为了防止这种可怕的事情发生,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不敢冒险,不敢探索,不敢和小伙伴玩游戏。这对孩子社交能力和性格发育伤害非常大。

2、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如果发生了磕碰,家长就在孩子面前去埋怨老师,斥责学校,孩子会觉得,自己磕碰受伤,完全是别人的错,和自己没有关系。

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学会把责任都推卸给别人。

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冲动,先搞清楚事情原委,而且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学校和老师。

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有危险的,让孩子慢慢学会保护自己。

3,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合群

为了让孩子绝对安全,阻止孩子参加同龄人之间的“危险”活动是家长的杀手锏。

但是孩子之间的社交就是在跑跳玩耍这些家长眼中的“危险”活动中完成,限制孩子的这些活动,孩子只能和同龄人越来越远,社交能力也无从培养。

▼告诉家长如何妥善处理

1、小伤口,不在意

如果看到孩子身上有些小伤口,但是并不碍事,孩子也没有出现情绪异常等,那简单帮孩子处理下伤口就可以了,至于受伤的原因可以不追究。

2、孩子情绪异常,先问原因

如果孩子受伤之后出现哭闹、害怕、不愿意上幼儿园等情况,那在处理完伤口之后问一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没有搞清楚事情之前一定不要下定论。

3、对老师的态度以宽容为主

孩子在家,几个大人看护,也无法避免孩子的磕碰,何况在幼儿园里,一个老师要看护很多孩子。

所以如果孩子受伤情况不严重,对待老师的态度要以宽容为主。不仅可以教会孩子对他人宽容,也会让老师非常感激,接下来会对孩子格外上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4
面对园所孩子的磕碰现象,家长正确的处理方式

01. 无伤大雅的磕碰,家长要在语言和精神上理解老师

孩子在家有几个大人看护,也无法避免磕碰,更何况老师要照顾那么多的孩子。如果孩子受伤情况不严重,对待老师的态度要以宽容为主。不仅可以教会孩子对他人宽容,也会让老师非常感激,接下来会对孩子格外上心。

02. 了解磕碰原因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虽然老师尽全力看护孩子的安全,但年龄小的孩子协调性差,不懂得保护自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通过跑、跳探索了解周围事物,玩耍时横冲直撞,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03. 不要一味的埋怨老师

孩子受伤后家长一定不要冲动,要先搞清楚事情原委,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学校和老师。而是要借此机会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有危险的,让孩子慢慢学会保护自已

教师正确的处理方法

1. 教师每天要在晨检 午睡前、离园前对孩子进行全面检查,看孩子有无受伤。

2. 在安全教育中要让幼儿知道受伤时要主动告诉老师和家长。

3. 对受伤的幼儿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并在心理上安慰幼儿夸赞幼儿勇敢,在交流中了解受伤原因。

4. 孩子受伤后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谅解。

每一次磕碰,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处理得当可以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事情。家长要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磕碰现象,不要过分夸大,也不要视而不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29
幼儿园中的磕碰现象非常常见,不同的家长对于孩子身上的伤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些家长喜欢上演大闹幼儿园的大戏,可是这样做,受伤的不仅是幼儿园和老师,还有我们要努力想要呵护的孩子们,有的家长则开始过分关注孩子的身上有没有受到伤害,甚至见到孩子检查一遍又一遍,生怕孩子那里有点伤。
责怪老师,是溺爱孩子的家长们惯用的方法,他们认为孩子磕到摔到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要为孩子负责。

但是家长们没有想过,孩子很小的磕碰是很正常的,老师很难时时关注到每个孩子,老师也只能是尽量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空间里活动,并且把孩子受伤的程度降到最轻,幼儿园也为了孩子们减少磕碰现象,做了各种安全措施。
可是有的家长就是抓住孩子的伤不放,一味的责备教师,或一味的吵闹孩子……
家长把孩子的磕碰放大化会产生的后果。
作为教师,其实非常能理解家长心疼孩子的这种心情,孩子在幼儿园不管是什么原因出现的磕碰,都需要教师能积极处理,有技巧的和家长进行沟通,以便消除家长的愤怒情绪。
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
(一)态度要诚恳;

(二)分析家长的性格,因人而异采取措施;
(三)家园沟通时第一时间将事情告诉家长(在知道的前提下);
(四)主动承担自己疏忽的责任;

(五)在叙述事情经过时间要找出双方幼儿各自不对之处,让家长了解自己的
孩子也有责任;
(六)当着家长的面告诉孩子处理不当的地方并指导他处理类似事情时的正确
方法。
(七)如果是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的伤害,家长蛮不讲理,老师要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家长态度强硬,咄咄逼人,而且幼儿园没有任何过错,那么可以考虑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