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长安要会改名叫西安?

如题所述

答案是,不存在“改回长安”的问题,因为“西安”之名并不是“长安”改来的,作为地名的长安一直存在,并未中断。

西安得名,始于明代。洪武二年,徐达进兵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也就是说,“西安”这个地名,不是由“长安”改的,而是由“奉元”改的。奉元路是元朝的名称,再向前追溯,则是京兆府、京兆郡、京兆尹、内史。从秦朝设置内史开始,到汉朝的京兆尹,魏晋北朝的京兆郡,唐宋的京兆府,元朝的奉元路,明清的西安府……这才是西安名称的历史沿革。

这里面可曾出现“长安”么?

不论郡、府还是路,都不是基层行政区划级别,下面还要管辖若干个县,而长安,正是其中一个县的名称。长安之名,始于秦的长安乡,汉高帝五年,在此地设长安县,在长安县内建起的都城,也顺理成章被称作“长安城”。

但是,长安城很特殊,它不仅是长安县的县城,同时也是京兆尹-京兆郡-京兆府-奉元路-西安府的治所,还是州府、省会,甚至是一国的都城。也就是说,长安县是一个典型的附郭县,同一个城里有好几级上级压着,颇有一种“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有多小”的感觉。

所以,问题就很明白了,西安和长安是从明朝开始就并存的两个地名,它俩的关系不是谁取代了谁,而是上下级的关系,西安府是上级,长安县是下级,府衙与县衙同城,府尹县令同城办公。若是类比现在的话:西安府是地级市,长安县是西安府的市区。

到了民国时期,废府道,留省县。本来西安府被裁撤,西安这个名称就该没有了。偏偏民国又实行切块设市,市县分离,也就是把县城从母县切出来,单独设市,这个单独设置的市,地位还比县高。于是就把长安县的县城(当然也是原西安府的府城、陕西省的省会),从长安县分出来,沿用了原西安府的名称,设西安市。长安县的辖区就变小,县政府也迁到了别处,不再管辖原来的县城(同时也是明清的府城和省会)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西安市又开始管辖了周围几个县,长安(县)重新成为西安(市)的下级行政区。2002年,长安县改为长安区。

综上所述,西安的前身是内史、京兆、奉元,长安是西安(及其前身)下辖的一个县。

如今,长安仍然存在,就是长安区,仍然是西安下面的一个区。西安和长安在历史上,是并存的上下级关系,而不是取代关系,至今西安市与长安区仍然是共存的上下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6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桩大事,就是“长安改名”。明朝洪武二年年春,明朝北伐军收复关中平原,是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下诏,有着千年以上定都史的古都长安,有了一个沿用至今的新名字:西安。
第2个回答  2020-07-26
长安之名,始于秦的长安乡。后来元代曾设安西府;后改为安西路、奉元路;明代改为西安府、“西安”之名的由来
第3个回答  2020-07-26
长安是县名,汉唐长安都是都城,一级行政区称京畿、二级称京兆府,长安城包括长安县和万年县,唐代京兆府还领另外18或者21个县。明清称西安,民国改称西京,后称西安。拿县级地名命名地级行政区的名字,那才是没有古韵也没有文化。
第4个回答  2020-07-25
其实长安也不是原来的名字哦,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长安改名西安的事;或者说,西安的古名并非“长安”,西安这个名字不是从长安改过来的,是从京兆改过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