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

如题所述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了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则期求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
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近年来,一批新型适应非正规就业方式的职业正在不断涌现,自由演艺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美工设计者和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一些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我国2006年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2006年全国共有413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较去年增加22%。这一增一减更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第四,不要放弃。在就业的过程中,成功变的那么的弥足珍贵,人人趋之若鹫,因此成为最令人向往的偶然,而失败却是无法回避的必然。是啊,谁不想成功能呢?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一味的逃避就无法拥有成功,因为失败是成功的老师。而失败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唯一的“伴侣”。不管人性多么不希望痛苦,但却要学会:破釜沉舟、卧薪尝胆。失败致命的弱点就是:破坏性极强;失败最大的优点就是:无论你如何成功,他依然不离不弃。成功最大的缺点是:必然;成功的最大优点就是:偶然。下一次成功的偶然什么时候出现取决于你坦然面对失败的必然。恰恰相反的就是:失败真的像个勇士一样,永远屹立在我们的面前,是一段我们无法割舍的情怀,是一段永远需要我们挑战的险峰,是一段需要我们克服的困难。要么就跨过去,要么就止步不前,一蹶不振。这就是失败的味道:是继续还是放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