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一难度在什么程度?

如题所述

考研数学一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考研数学一一共考三个部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与数理统计。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考研数学一要求考生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同时考研数学一要求考生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招生专业

根据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各学科、专业对硕士研究生入学所应具备的数学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要求,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数学试卷分为3种,其中针对工学门类的为数学一、数学二,针对经济学和管理学门类的为数学三。招生专业须使用的试卷种类规定如下:

一、须使用数学一的招生专业

1.工学门类中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20个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

2.授工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二、须使用数学二的招生专业

工学门类中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6
数学一考的是高数,比较难,我们之前有学生考过,后面放弃了,考管理类研究生,管理类研究生考的是数学二,考初高中的数学,相对数学一来说简单很多。
具体如下:
(一)算术:
1、整数:整数及其运算、整除、公倍数、公约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解析:整数及其运算为计算能力的基础,不作为知识点专门考察;
整除作为知识点只考察性质,已有四五年没有考过;但作为解题技巧可以经常运用;
公倍数与公约数一般以应用题形式考察,三四年考一次;
奇数与偶数只考察奇偶数之间的运算性质,三四年考一次;
质数与合数主要考察20以内的质数枚举及质因数分解,几乎每年一题。
2、分数、小数、百分数
解析: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只是作为计算能力而不作为知识点特地考察,每年有一两题涉及。
3、比与比例
解析:比与比例主要考察比例的性质及其在应用题中的运用,每年有一两题涉及。
4、数轴与绝对值
解析:数轴与绝对值只考察绝对值和绝对值函数的性质,基本每年一题。
(二)代数:
1、整式:整式及其运算、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
解析:整式及其运算主要考察乘法公式和除法运算,即其整除性,约每两年考一次;
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是解方程、不等式的基础能力,不作为知识点特地考察。
2、分式及其运算
解析:分式及其运算是解分式方程、不等式的基础能力,一般在应用题中涉及。
3、函数:集合、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解析:集合是基础概念,主要考察对集合表示的含义理解,约每两年考一次;
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是函数部分的考察重点,主要考察其图像的性质,如最值、增减性等,每年考两三题;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主要考察其增减性及指对数的运算规则,约两三年一题。
4、代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一元一次方程是解方程的基础,不作为特定知识点考察;
一元二次方程是代数方程部分的考察重点,主要考察其根的性质,如根的判别式Δ、韦达定理等,每年考一两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在二元应用题中涉及,考察解方程的能力,每年考一两题。
5、不等式:不等式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分式不等式)
解析:不等式性质是解不等式的基础,极少作为特定知识点考察;
均值不等式的考察形式众多,但只有两类,求最值或最值条件,基本每年一题;
不等式求解极少作为主要知识点考察,一般都隐藏在计算过程中,每年有两三题涉及。
6、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解析:数列主要考察通项式与列举法、通项与前n项的和之间的转换关系,基本每年一题;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主要考察脚标性质及前n项的和,每年一两题。
(三)几何:
1、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梯形)、圆与扇形
解析:三角形是平面图形的考察重点,主要考察面积计算、边长计算和相似全等,每年至少一题;
四边形较少单独考察,一般都与圆或扇形组成复杂图形,考察面积计算,约两年一题;
圆与扇形的考察重点在于圆周长、弧长、面积、半径等之间的计算,约两年一题。
2、空间几何体:长方体、柱体、球体
解析:空间几何体主要考察长方体、柱体、球体的棱长、半径、面积、体积等的计算,每年一两题。
3、平面解析几何: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两点间距离公式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解析: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主要考察四个象限中点坐标的性质,约两三年一题;
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考察的是解析式与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关键在于作图能力,几乎每年均有试题涉及;
两点间距离公式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考察的是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几乎每年均有试题涉及。
(四)数据分析:
1、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与排列数、组合与组合数。
解析: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计数原理的基础,每题都会考察;
排列与排列数、组合与组合数所考察的主要是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以及与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相配合后计数,每年有三四题涉及。
2、数据描述:平均值、方差与标准差、数据的图表表示(直方图、饼图、数表)
解析:平均值主要是算术平均值的计算,极少作为单独考点;
方差与标准差所考察的是两者的计算方法,极少考察;
数据的图表表示主要考察对数表的分析,约两三年考一次。
3、概率:事件及其简单运算、加法公式、乘法公式、古典概型、独立事件概型。
解析:事件及其简单运算是概率基础,不作为单独考点;
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与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本质相同,作为概率计算的基础,几乎每题都会考察;
古典概型主要考察对分子分母的判定及计算,每年一两题;
独立事件概型主要考察定性定量的分析,每年一两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