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作物学通论》这边书,是农学考研的书?继续交流

如题所述

《作物学通论》 曹卫星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物学通论》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主要包括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通过探讨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以及优化决策等途径,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1、主要内容
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任务和特点;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思路、方法和创新方向以及作物栽培学现代化的标志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和特点,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思路、方法和创新方向,作物栽培学现代化的标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深刻领会作物栽培学的概念;掌握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和特点,掌握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思路、方法和创新方向;了解作物栽培学现代化的标志。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主要内容
国内外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史;作物栽培学的理论框架(包括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栽培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过程;作物栽培学的理论框架(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作物栽培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动态;掌握作物栽培学的理论框架(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第三节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
1、主要内容
作物栽培研究的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现代作物栽培理论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栽培研究的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作物栽培研究方法,现代作物栽培理论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作物栽培研究的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熟悉现代作物栽培理论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第四节 作物起源、分类和适应性
1、主要内容
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作物的传播和多样性;作物引种时应注意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起源和物起源中心,作物的传播和引种的注意问题。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作物起源和起源中心;掌握作物的传播和引种时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作物及作物生产
1、主要内容
作物、作物分类和作物生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的广义和狭义概念;作物分类依据、植物学与农业生产学相结合的作物分类以及各分类代表的作物。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作物的概念;熟练掌握植物学与农业生产学相结合的作物分类方法(四大部分十大类)以及各分类所代表的作物。

第六节 我国种植业区划和广东省农业区划
1、主要内容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种植业现状;我国种植业区划和广东省农业气候区划以及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讨论问题。
1、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种植业现状和种植业区划;广东省农业气候区划以及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2、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种植业现状和种植业区划;熟悉广东省农业气候区划以及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讨论问题。
(三) 课后复习内容
1、什么是作物栽培学?其作用、任务和特征是什么?如何学好作物栽培学?
2、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那些方面?
3、为什么说作物栽培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可以有选择的引进国外作物栽培技术,但不能替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栽培技术的理由是什么?
4、作物栽培学的基本和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研究方法主要有那些,其异同点是什么?
5、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6、栽培作物和野生植物有那着本质的区别?
7、作物的狭义和广义概念是什么?
8、作物分为那四大部门十大类?各门类有那些代表作物?
9、简述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和种植业现状。
10、简述广东省农业自然区划。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教学.

第二章 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一) 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教学,使同学们熟悉农作物基本生长发育规律和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有关概念;
2、熟练掌握作物生产的光温反应和群体生产动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概念与进程
1、主要内容
作物生长发育的概念,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作物生育期、生育时期、物候期以及气候生长期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长,发育,作物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等;作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进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进程和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以及有关概念;熟悉作物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等概念的含义和量度方法。

第二节 作物器官的的建成
1、主要内容
种子萌发、种子种类、发芽条件、种子寿命和休眠;作物根的生长和分类;作物茎的生长和分类以及影响生长的因素;作物叶的生长和影响因素;花器官分化、授粉、受精和影响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种子,种子种类,发芽条件,种子寿命和休眠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根的分类、生长和影响因素;茎的生长和影响的因素;叶的生长、组成、影响因素和功能;花的发育、授粉、受精和影响因素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各种生长方式以及影响生长的因素。
实验内容:
甘蔗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及工艺成熟度测定; 甘薯与马铃薯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

第三节 作物的光温反应特性
1、主要内容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感温性、感光性、春化作用以及作物温光反应分类;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特性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感温性、感光性、春化作用的概念以及作物温光反应分类,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特性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深刻掌握有关概念;熟悉作物温光反应分类和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四节 作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1、主要内容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作物器官间的同伸关系,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的相关性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同名器官、同位器官、同伸关系和同伸器官,叶龄、叶龄余数和叶龄指数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深刻掌握有关概念、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方法。

第五节 作物群体动态和群体生产力
1、主要内容
作物群体结构、动态和群体生产力。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个体、群体,作物群体结构,作物合理的群体结构,作物群体的功能,群体自动调节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群体产量和群体生产力。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深刻掌握有关概念以及作物群体的作用和生产上的应用等。
(三)课后复习内容
1、什么是作物的生长、发育,其特点是什么?
2、作物生长过程用那几个模型表示?它们在生产过程中有何指导意义?
3、何谓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物候期和气候生长期?它们在生产上有什么作用?
4、什么是早衰和贪青晚熟?在生产上如何调控?
5、什么作物的种子?它包括植物学上的哪3类器官?
6、什么是作物种子的寿命?如何鉴别种子生活力?
7、什么是作物种子的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如应何解除休眠?
8、作物根系生长的最大时期在什么时候?其生长有何影响因素?
9、作物的茎和叶有何生长方式?什么是叶的功能期?
10、作物分为那三类授粉方式?影响授粉的因素是什么?
11、什么是作物的感温性和感光性?接受感温性和感光性的部位在什么地方?
12、根据作物的感温性和感光性,把作物分为那三类和四类,应如何理解它们?
13、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和作物各器官之间有哪些相关关系?
14、什么是同名器官、同位器官、同伸关系、同伸器官;禾谷类作物营养器官之间的有什么同伸关系?
15、什么是个体、群体、合理的群体结构,它们之间有哪些辨证关系?群体结构自动调节的特点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教学。

第三章 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理论
(一) 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教学,使同学们熟悉农作物产量形成的理论和作物生长分析的方法;熟悉作物产品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2、掌握农作物构成产量的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打下理论基础。掌握作物品质的概念和分类,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物产量构成理论
1、主要内容
作物产量构成及经济系数;作物产量构成理论及作物生长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产量,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之间的关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特点及相互关系和作物生长分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概念和作物产量构成理论及作物生长分析的方法。

第二节 作物产量形成的源流库理论及作物产量潜力
1、主要内容
源的概念和量度单位,影响作物源建成的因素;库的概念和量度单位;流的概念和量度单位及影响流的因素;源流库的协调及应用。作物光合生长潜力,作物生产的光合性能理论和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源库流和量度单位,影响它们的因素和和协调的方法及应用。作物生产潜力,作物光合、光温、光温水和土地生产潜力,光合生产性能的因素构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作物生产潜力的途径和达到作物产量潜力必须具有的条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概念、量度单位和影响的因素。掌握提高作物生产潜力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节 作物产品品质及其改良
1、主要内容
作物品质的概念、作物品质的分类,优质专用作物产品品质标准。作物产品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品质,外观、营养、食用、加工和工艺品质等;禾谷类和经济作物的产品品质标准。影响作物产品品质形成的因素。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主要途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作物产品品质的有关概念,掌握专用作物产品品质的标准和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主要途径。
实验内容:
稻米品质鉴定

(三)课后复习内容
1、 什么是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经济系数一般表现的规律和生物产量测定时应注意什么?
2、 作物产量构成由那几部分组成?它们各自在形成过程中有何特点,作物产量的自动调节和补偿效应中,各起何作用?
3、 用作物生长分析法解释作物高产群体形成的原因。
4、 作物产量形成源流库的概念和理论要点是什么?如何协调源流库之间的关系?
5、 什么是作物的理论生产力何现实生产力?
6、 作物生产的光合性能理论要点是什么?如何提高作物的产量潜力?
7. 作物品质主要分为哪些方面?基本含义是什么?
8. 环境条件对作物的品质有那些主要影响?
9. 如何提高作物产品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教学。

第四章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
2、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空气和矿质营养等环境关系和要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
1、主要内容
作物生长发育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作物生活的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作物与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生长发育的自然、人工、直接和间接环境;作物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以及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第二节 作物生长发育与光照
1、主要内容
光照强度对作物的作用;日照长度对作物的作用;光谱成分对作物的作用;
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光照强度,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对作物形态建成的影响;日照对不同作物的种植、品质成分的影响;光谱成分对品质成分的影响;作物对光能利用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光照强度、光谱成分对作物生长和品质成分影响的作用;
第三节 作物生长发育与温度
1、主要内容
温周期与作物生产;作物对温度要求的三基点;温度的临界期;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积温的生产上的指导意义;地温与作物根系生长,温度与干物质积累、产品品质的影响;温度与作物分布,极端温度对作物的危害;作物温光生产潜力,农艺措施对温度的影响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温周期,作物对温度要求的三基点,温度的临界期,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作物温光生产潜力以及作物的极端温度。积温的生产上的指导意义;地温与作物根系生长,温度与干物质积累、产品品质的影响;温度与作物分布,农艺措施对温度的影响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熟悉温度对作物生产、作物根系生长、干物质积累、产品品质的影响;了解温度与作物分布和农艺措施对温度的影响。

第四节 作物生长与水分
1、主要内容
作物与水分的供求关系,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反应;作物对水分平衡的反应;作物需水量和水分临界期;我国水资源和作物分布;干旱对作物的反应;涝害对作物的反应;水污染对作物的反应;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土壤含水量,作物需水量,田间持水量,田间最大田间持水量,作物水分临界期,作物水分亏缺敏感度,大气干旱,土壤干旱,湿害和涝害,作物温光水潜力。作物与水分的供求关系,作物对土壤水分、水分平衡的反应;作物需水量和水分临界期在生产上意义;我国水资源和作物分布的一般规律;抗旱作物的特点,涝害对作物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有关概念;掌握作物与水分的供求关系,作物对土壤水分、水分平衡的反应;作物需水量和水分临界期在生产上意义;我国水资源和作物分布的一般规律;抗旱作物的特点,涝害对作物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等。

第五节 作物生长发育与空气的关系
1、主要内容
CO2对作物的影响,风与作物的关系,作物的共生固氮和大气环境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CO2对作物的影响以及作物群体中CO2的变化情况和增施CO2肥料对作物生产的影响,风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作物的共生固氮和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大气环境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CO2对作物的影响以及作物群体中CO2的变化情况和增施CO2肥料对作物生产的影响,风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作物的共生固氮和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大气环境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第六节 作物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
1、主要内容
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反应;土壤质量与作物生产的关系;土壤养分缺乏与过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对土壤养分反应的分类,土壤质量与作物生产的影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对作物形态的影响和反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作物对土壤养分反应的分类,土壤质量与作物生产的影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对作物形态的影响和反应。

第七节 作物生长发育与矿质营养
1、主要内容
作物生长必须元素和生理功能;作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和作用;农艺措施对矿质营养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作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和作用;农艺措施对矿质营养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有关概念,熟悉作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和作用;农艺措施对矿质营养的影响。

(三)课后复习内容
1、什么是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它们对作物形态建成有那些影响?
2、光谱成分对作物的作用是什么?
3、什么是温周期?喜温和耐寒作物生长的起点温度是多少:它们所要求的温度三基点有那些不同?
4、什么是作物温度的临界期?
5、什么是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在作物生产上有何指导意义?
6、低温和高温条件下,根系生长的特点有那些?
7、什么是作物的需水量、作物水分临界期和亏缺敏感度?它们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8、什么是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抗旱作物的特点有那些?
9、什么是湿害?涝害引起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原因有那些?
10、根据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反应,可把作物分为那几类?
11、作物缺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时在植株上有那些特征和特性?
12、作物必须元素、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有那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教学。

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作物栽培制度、作物的播种与种植技术和种植密度与种植配置方法
2、熟悉作物栽培制度的相关概念、营养调节技术、水分调节技术、灾害防控技术以及化学调控技术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物栽培制度
1、主要内容
作物栽培制度、作物布局的概念,作物布局的制订原则及步骤,种植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栽培制度、作物布局的概念,单作、间作、混作、套作、轮作、连作、复种等的概念,以及相关技术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作物布局的制订原则及步骤;不同种植方式的配套技术
实验内容:
作物布局设计及方法练习

第二节 土壤培肥方法及整地技术
1、主要内容
土壤培肥方法,整地技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初级耕地与次级耕地的概念及类型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有关土壤培肥方法,整地技术。

第三节 播种与种植技术
1、主要内容
播种期的确定;播种技术。种植密度,植株配置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种子清选,播种方式,送嫁肥;根据播种季节的作物分类及播种期确定时注意的问题,种子处理时应注意的事项,播种方式的类型。种植密度,植株配置方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在播种期确定、种子处理、播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营养调节技术
1、主要内容
影响肥效的因素,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施肥技术,施肥时期,施肥方式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物营养临界期和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全层施肥,表层施肥,集中施肥,根外追肥;影响肥效的因素,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施肥原则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时期(基肥、种肥和追肥),施肥方式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有关概念和影响肥效的因素,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施肥原则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时期(基肥、种肥和追肥),施肥方式等。

第五节 水分调节技术
1、主要内容
作物的需水指标,作物的灌溉技术,节水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灌溉制度,节水灌溉;作物的需水指标,作物的各种灌溉技术,节水栽培技术的内容,节水灌溉技术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概念和作物的需水指标,作物的各种灌溉技术,节水栽培技术的内容,节水灌溉技术。

第六节 作物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1、主要内容
杂草防除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除草剂的类型和杂草防除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除草剂的类型和杂草防除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第七节 作物调控技术
1、主要内容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化学调节技术,人工调控技术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化学调节技术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化学调节技术和人工调控技术等。

第八节 塑料薄膜覆盖和作物收获技术,防涝渍技术
1、主要内容
塑料薄膜覆盖类型和作用和技术要点,作物收获时期和方法,防涝渍技术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塑料薄膜覆盖作用,作物收获时期和方法,防涝渍技术。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塑料薄膜覆盖技术要点,作物收获时期的确定,防涝技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5
看各个大学的招生目录,招生简章。里面写的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