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双髋节对称,人工髋在位,稳定能不能学走路?

如题所述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

什么是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或全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用生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制成关节假体,植入人体替代病损的关节结构的一类手术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而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

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成功而漂亮的外科手术固然可以治疗髋关节的病变恢复关节的解剖结构,但髋关节的功能实现却需要髋周肌肉、韧带、神经的大力支持,以及全身良好状况的保证。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使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防止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挛缩,减少住院时间。

术后康复的发展现状

在欧美发达国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已经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在我国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手术技术、关节假体的应用等方面与国外并无多大差异,但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治疗还极不完善,导致最终治疗效果与国外差距较大,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术后康复的关键问题

1. 术后肌力训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周肌力训练对于维持髋关节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负载,减少假体松动率都具有重要意义。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手术前由于患髋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导致髋周肌群萎缩,肌力下降。手术后患髋疼痛减轻或消失,为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人工髋关节置换使髋关节的中心改变,导致髋周肌肉的长度和力臂随之改变。这些都需要及时进行髋周的肌力锻炼,以适应术后的改变,恢复肌力防治肌肉萎缩。

术后早期进行双侧股四头肌和小腿肌肉最高耐受强度的低频肌电刺激同时进行包括抗阻运动训练在内的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的增加伸膝肌力,使手术侧和健侧的肌力达到良好的平衡,且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近年循证医学研究证明围手术期康复能加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减少住院及恢复时间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2. 本体感觉训练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关节本体感觉必将受到损害,术后制动也降低了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的本体感觉,这将导致关节运动的控制能力、姿势的校正及平衡的维持能力均有所下降。所以术后关节的本体感觉训练时是至关重要的。肌力训练有助本体感觉的恢复,但是本体感觉的恢复还是靠特殊的训练。PNF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练习,可以促进肌肉、肌腱、韧带的本体感觉功能,运用底部为不同形状的BAPS本体感觉训练仪进行关节本体感觉的训练,效果很好。

3. 术后负重训练

重心转移训练:帮助患者扶拐站好,指导患者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健肢,患肢伸直,然后将身体重心缓慢向患肢移转移。

行走训练:最常用的是扶拐三点式行走“摆至步”法行走步骤为,先拐移后足移,足移时勿超越双拐。如此反复逐步前移,步幅不宜过大;还有“摆过步”法行走步骤为,先足移后拐移,足移时超越双拐。行走训练的关键是进行步态训练,患肢必须先以足跟着地,然后将重心移至前脚掌。双足着地时间应相等,以免造成跛行。指导患者正确转移重心,调整步态,根据耐受情况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

总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肢体功能的恢复。术后训练不仅加强髋关节周围的肌力,而且使关节更加稳定,更有助于步态正常化。检验术后康复训练最有效的措施便是有效恢复患者独立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康复训练应个体化,在确定个体化训练方案时,应考虑手术方式,术后处理和可能的并发症,手术当天患者的体位以及术后两月内患者睡眠时的姿势都在考虑范围之内,还要注意可能会导致假体脱位的禁忌练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右侧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两次,如果对称的话是可以稳定走路的。
⑴用带齿拉钩显露髋臼
⑵用髋臼锉扩大、加深髋臼
1.清理髋臼 在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中有坐骨神经,股动、静脉和股神经,为避免损伤,应用带尖或带齿拉勾,尖齿勾在髋臼缘外的骨上后,向外倾斜即可拉开周围软组织,这样可避免滑脱,并可满意显露髋臼。切除关节盂唇、圆韧带、所有臼内软组织及软骨面。
具体做法:如果骨质很硬,可用圆凿切除一层软骨下骨;如髋臼缘有过多骨赘,应予适当切除;如头臼融合,应先用平凿在头臼间刻痕,再用髋臼凿将头部凿除,形成一个假臼。
用与人工髋臼大小适合的髋臼锉加深加大髋臼,直至能完全容纳人工髋臼后,再适当扩大,因人工髋臼缘很多不能超出原臼缘0.5cm,还必须留出充填骨水泥的空间。用髋臼锉时应注意方向,即外倾40°~50°,闪倾10°~15°,以便人工髋臼的安置。同时注意髋臼外缘顶部的骨质不能去除太多,以保持术后人工髋臼的稳定;又臼的内壁较薄,锉时注意不要穿透,对骨质疏松病人尤需注意。然后在髂、耻、坐骨上各刮一0.8cm直径、1cm深的骨孔填入骨水泥后可以强化骨水泥的粘固强度。
第2个回答  2020-10-1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骨性关节炎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首选适应征,其它依次为骨无菌性坏死(如股骨头坏死等)、某些髋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良性和恶性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总之,只要有关节破坏的X线征象,伴有中度至重度持续性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而且通过其他各种非手术治疗都不能得到缓解的疾病,都有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指征。肥胖被认为是相对的禁忌证,局部或全身活动性感染和其他有可能增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禁忌证。
人工关节在国外始于40年代,中国在60年代以后逐步开展,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被认为是人工关节置换中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其它人工关节如人工肘关节、人工肩关节、人工椎体、人工骨盆置换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人工关节置换具有关节活动较好,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优点。
髋关节置换术操作过程
⑴用带齿拉钩显露髋臼
⑵用髋臼锉扩大、加深髋臼
1.清理髋臼 在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中有坐骨神经,股动、静脉和股神经,为避免损伤,应用带尖或带齿拉勾,尖齿勾在髋臼缘外的骨上后,向外倾斜即可拉开周围软组织,这样可避免滑脱,并可满意显露髋臼。切除关节盂唇、圆韧带、所有臼内软组织及软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