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怎么产生的

给个科学的说法~~

时间是地球(其他天体理论上也可以)上的所有其他物体(物质)三维运动(位移)对人的感官影响形成的一种量。

从广义上讲:当一个点相对于某坐标系运动时,其运动所形成的直线或线段或曲线就是相对于该坐标系静止的点的时间之一。每个点对应多个时间。相对于某一个时间,静止的点开始运动速度越快时间越慢,当速度与该时间中运动的点一样时时间停止,速度超越该点时相当于正回到过去。

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时间概念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

时间有一个起始点,由大爆炸开始,在此之前的时间是毫无意义的。而物质与时空必须一起并存,没有物质存在,时间也无意义。

扩展资料

时间其实是用利用周期运动对事物运动的衡量

这些其实都是一些规律性的运动。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是以规律性的周期性的运动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规律性及周期性不那么明显的事物的运动的。

钟表本身的运动,是典型的周期性的运动。所以,时间单位其实都是循环运动的周期而已。因此,实质上我们在谈论多少时间的时候,其实是在谈论对应有多少的标准作为时间基本周期的运动周期。

因此,时间并不神秘:时间是我们在用一些设定为单位标准的周期运动作为基本数量来衡量其他运动变化快慢的数量时体验到的差别性。与周期性基本的差别进行比较而体现出的差别在数量上的大小,被我们称为速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31

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从时间的产生开始,时间概念产生的原因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存在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为了认识和了解变化着的周围环境,人类产生了时间的概念,用时间将各种不同运动状态和形式联系起来。

这样我们就知道时间是由运动产生的,也就是由运动决定的。一个独立的运动状态也就决定了一个特定的时间,这和相对论中不同的参照系拥有不同的时间是不同的概念。世界上存在着无数个运动状态也就存在着无数个各不相同的时间。

时间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使秒,符号是s,比秒大和比秒少的单位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纳秒ns等。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秒s、毫秒dums、分min、小时h、日(天)d、月m、年zhiy等。

年,月,日,天,小时,分钟,秒。那么分别的英文表示year,month,day,hour,minute和second,因此时间单位字母就是英文单词缩写。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时间百度百科—时间单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时间是怎样产生的?
现代人具有丰富的手段可以获知某一时刻的确切时间。但是为了探索时间的本质,我请大家暂时回到钟表还没有出现的年代。当地球自转到让地球上某个位置的人看到初升的太阳的时候,这个地方的人就说:早晨到了。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到某个位置的时候,聪明的人类可以计算出这是哪一年、哪一天、哪一刻。这里我们总结一下时间的几个构成元素:太阳、地球、地球的运动。这里有很多人可能会忽略运动,但是单就地球和太阳构成的宇宙里(为了科学,委屈大家,让大家暂时生活在只有太阳和地球的宇宙里),如果地球和太阳始终相对静止,谁能够给出时间的定义?或许有人会说,我们可以利用其他物体的运动规律来描述时间,比如光线的速度,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千真万确,这些手段完全可以描述时间。但因为我们在这里研究时间的本质,必须把所有能够描述时间的手段抽象化,并找出其中的共性。前述光线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都有一个共性,运动。谁能够想象没有运动存在的时间?显然运动是时间存在或者产生(我以后用“产生”这个词,因为后面大家可以认识到时间是产生的)的前提。那么只要有物体的运动,就会产生时间吗?为了科学我还需要邀请大家进一步做一些牺牲,尽管这种牺牲是残酷的:假设我们生活在只有地球的宇宙里。当然地球是运动的。这时候有时间吗?或许大家会说,我从中国走到伊拉克大概需要6个月时间。所以,即便这个时间不准确,但至少可以证明有时间。那么我必须邀请你为了科学进一步做出牺牲:假设没有你生活在地球,宇宙只有地球和其他人在运动,那么此时怎么样定义时间。此时,我一定要提醒你,不要让其他人也徒步走到伊拉克。因为不管你让谁去,我都会让他们从我描绘的科学图片中消失。简单地说,我的问题是:只有一个物体存在的世界有时间吗?聪明人还会想出这样的一种情况:运动是物体存在的方式,所以我们可以说地球相对于宇宙的某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用了一定的时间。的确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也是最难推翻的。但是我的反驳,你也一定很难推翻:
1. 宇宙是无限大的,或者说很有可能是无限的。如果宇宙是有限的,那么我们一定可以定义一个绝对坐标,描述出宇宙各个点的绝对位置,但这显然是违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当然,相对论不一定就完全对。有人说,宇宙的大小和正在爆炸的我们的宇宙的大小一样大。我提请大家注意,天文学家把我们生活的宇宙称之为“我们的宇宙”。换句话说,还有可能存在别的宇宙。那么,我们一起命名一个大宇宙,大宇宙就是包含所有宇宙的宇宙。我们的宇宙之外是什么东西呢?那是无法想象的。
2. 当宇宙无限大的时候,没有哪一个位置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相对于宇宙的某一个位置移动”是没有意义的。但这句话可以说,地球相对于某一个物体向某个方向移动多少距离。那么说,为了描述地球的移动距离,必须搬出第二个物体。所以我说,只有一个物体存在的时候,宇宙没有时间。
3. 没有时间的物体,它的运动速度是多少呢?可以说,速度无法定义。

概括一下上面的话:宇宙中只有一个物体的时候(不存在参照物,或参照点),没有时间,也没有位移(因为没有参照物)。那么,宇宙中有两个物体的时候,会是什么情况呢?此时,除了一种情况,显然都有位移的变化,这种情况就是:相互平行,且向同一个方向运动,而且彼此的距离保持不变。关于这一现象,现在的提法是,这两个物体在做相互平行的匀速直线运动。但是请注意,我在这里的描述没有引用速度这个概念也可以描述得很清楚。但除了这一种情况之外,两个物体之间是有位移变化的,这个位移可以利用距离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进行描述。我们现在可以这么定义:有两个物体存在的时候,相互间就可以定义位移,当两者相互平行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的时候,两者之间的位移为零。
宇宙中只有两个物体的时候,有时间产生吗?
这似乎很好回答:当然可以。对吗?聪明人会说,当宇宙只有地球和太阳两个物体的时候,可以根据相对于太阳的地球自转的位置,可以判断时间。为了说的通俗一点,当中国人看到太阳从东面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中国迎来了一个早晨。所以只有两物体存在的时候,可以定义之间。这整个描述是没错的。是不是结论也没错呢?我请大家考虑这3种情况:
1. 我们想象地球只有运动和质量,没有大小。我把所有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物体称之为,理想的运动物体。此时,我们能判断什么时候是早晨吗?
2. 所谓地球自转,是不是隐含着这么一个事实:正因为有了地球的另一面,我们才可以感知早晨的到来。我们可不可以把地球看作,东西两个半球来理解这种情况。即当地球的东面被太阳照射的时候,西面是夜晚,东面是白天。这里我们涉及三个物体,东半球、西半球、以及太阳。
3. 有人会说,我们可以把地球看作理想的运动物体,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地球相对于太阳的东面或是西面也可以定义一个时间。其实这时也涉及了3个物体,即地球,太阳东半球、太阳西半球。

由此,从运动的角度我们可以说:只有两个物体构成的宇宙或者一个没有边界的系统有位移产生,没有时间产生。当宇宙中存在A、B、C三个物体或者3个以上的物体的时候,我们有这样的描述:A相对于B发生位移n(向量,如果有周期时,要把周期数包括进去)时候,A相对于C发生位移m。这里大家可以注意到,名词“时候”的出现。也就是说,时间是共同存在的3个或三个以上的物体之间相互参照并发生位移变化时才产生。那么如果,A、B、C三个物体都相互平行、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有没有时间存在呢?首先我们可以这样描述,当A相对于B发生位移0的时候,B相对于C发生位移0。我们把相互间没有位移变化的3个以上的物体的运动定义为:0时间运动。
在这里我们应该认识到时间是物体之间的位移进行相互比较的产物。我们的生活中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地球相对于太阳、天空的位置的变化。就像商品交换派生出了货币一样,时间是不同物体之间位置的变化(位移)互相进行比较产生的,最终人们把最接近生活的、最常见的位移变化,即地球相对于太阳、天空的位置变化理解为位移参照货币——时间。就像人们把货币的面额细分为,1、2、5、10、20、50、100等一样,人们把时间分为年、天、时、分、秒、毫秒等。
现在我们知道了时间的本质是不同物体之间的位移变化的比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7-09
时间是怎样形成的,这是地心论的焦点。不承认月阴四十八亿年的月球历程,这就不会产生时间的定理和定位。当今国际上把时间按直线计值,把宇宙、太阳、地球三大计时都按耶稣诞生日计时,不是按自然科学计时。自然科学计时是按三大循环纳音计时,纳音计时的国家原先是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伊斯兰国家按回历计时,是星月计时。正确的计时应当是纳音计时,什么是纳音计时呢?年月日时四个计时,也就是四方位计时,而年计时四方位是不合乎宇宙规律的计时。实际情况是银河是竖柱环的银河,从地球夜观银河的偏移就知道太阳系在银河竖柱上的六十年一循环的事实。恒星的定位,不管它在多远处,始终都在银河竖柱环上,转的是太阳系及地心循环运动,银河系的恒星竖柱环,不能以银河的上半环否定下半环的存在,国际上的手性论点是错误的,如果按手性计值,宇宙星际及太阳系地球都是扁的吗?把银河竖环纳入太阳系平面上是错误的。球形星际星球与银河太阳地球运动是不相称的。纳音是立体形的,而一年四季的计值是按太阳平行计值,可太阳系在银河上是包含竖环与平行运行的,所以产生立体的计值,一年分五季,每季72天,月计时是地心论计时,地心论与日心论是近代西方提出来的,是断层计时,错判了宇宙。宇宙银河的一切星际星球是不是都要经过气液固转化循环,在宇宙环上循环不息?只要是气液固的物化运动,它就得自转,因为气液固的物化本身就存在于运动球形内燃的星球。
宇宙间各个星球都有自己的计时方式,所有太阳系的星球都是岩石和金属组成的,其中,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有雪、气体,已知的星球气液固的物化就是运动。宇宙天文学的所有数据都是从纳音甲子中测出来的,16世纪的哥白尼说是他提出的太阳中心论,而中医五千年前就定位了九星九宫八卦的数据。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都被说成1781年、1846年、1930年由外国人发现的,中国人把自己的文化全毁了。取位时间计值,牵涉到整体与相对的问题,内燃与气液固物化问题,星际星球大小与运动的自转计值问题,当今都按地球标准计值。现在国际按24小时计值,这是与年月日计值不符合的计值,中国的纳音甲子计值是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时计值,这儿牵涉到地岩浆的内燃与太阳、星际与月球的外淫场的时、日、月变问题。凡带卫星就都具有计时的条件,年月日时是依地球和月球的循环365天分十二个圆缺的月值。地球因太阳与月球形成的白昼与夜间是日值,日循环必然产生区域性的昼夜偏光、暗、无光的时值,这是地方时。地球在太阳系的年月日时的循环在银河竖柱上为纳音六十年循环一周值。国际上断层的论证银河太阳与地球及月球,否认银河、太阳、地球及月球的关系,那么木星超越地球二万倍的磁引力为什么没把太阳系星球吸引去?各星际星球都有中心铁芯引力。地球人类血液占人体11%,而在这11%中,铁占3~5%。磁疗及生物磁电疗在国际上还是一笔糊涂帐,按卡梅化元素计值,宇宙中氢90%,海水中氢66%,人体中氢63%,而月球氢与木星氢对地球计值及人体时值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4个回答  2013-06-27
爱因斯坦并没有说明时间是如何形成的,他只是把经典的时空观进行了改造,废除了《时空是物质运动的框架》的说法,是时间空间与物质连在了一体。可是他又走了个极端,是物质之间的时空互不联系。我们不妨探讨一下。
我的时空观
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论述,科学家们已作过详尽的论述。爱因斯坦是从对时空观的批判上创立他的“狭义相对论”的。由于运用“狭义相对论”遇到了一些难题,不得不对时空观重新考查,要考查不妨走远一些。
自从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以后,人们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从消极地适应环境向能动地改造环境过渡着。随着不断地变革现实,人类逐步积累了对事物越来越多的认识,经过分析比较,逐步建立了科学的理论,并用文字记载下来并传于后人。但由于科学的不发达和社会交往的稀少,各地的理论表述方式都不尽相同。社会的发展促使交换的产生,人们在交往中逐渐统一了认识。翻译工作之所以能够进行,就是使代表同一性质的词语具有同样价值。的确,“时间”与“空间”这些名词是人类强加于自然界的,自然界可以有它们另外的说法。它们的说法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概念。如果人们能与自然界进行交流的话,那只要增加一种翻译就行了。人类把“时间”、“空间”这些名词强加于自然界,是人类交流思想的需要,是用语言代替物质的产物。语言一经确立,就给予它确切的含义,试图改变这些含义而使科学理论符合某些人的主观愿望的办法是徒劳的。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一切物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开始人们只限于对刚性物体的认识),一切物体都在不断的变化。(开始只发现一些物体在发生变化,如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动植物的生老病死,岩石的风化等,包括位置和形状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时表现的急骤些,有时表现的缓慢些。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开始是把两物直接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这种比较方法已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需要,迫切需要一个比较的基准,这样长度单位就首先诞生了,原始的单位当然与现在的单位很不同。实际上在现在,各国的单位也不完全相同。比如有英制,公制,市制等不同量制。但达到目前这一步也是经历了不断统一的过程,有时还采用法律强制手段。如秦朝建国后第一件事就是统一度量衡.现今世界上逐步使用公制度量衡制度,将来有可能使用宇宙度量衡制度(如果别的星球有高等生物的话),如果有人把“速度”翻译成“时间”,而把“时间”翻译成“速度”或别的什么,只要表示物体同样的特性,那也没有什么不可。就象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有汉字,两国汉字的表意并不完全相同一样,但是不能乱用。
在古代,是没有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放眼看地面象一个平面。长度单位是在地面上比较物体的过程中诞生的。当发现地面不是平面而是曲面以后,长度单位并没有改变,而把两地间直线距离用弦长来表示,而把地面的测量结果看成弧长,原因就是长度单位是一个理想化了的一个比较基准。象众所周知的那样,巴黎国际度量衡标准局保管的米达原尺,在气温稍有变化时也会发生变化,但仍被人们采用作标准尺,而用一系列系数来反映这些变化。这是人们进行测量时要用实物作度量工具的,而实物与理想标准之间总是存在差距。有些人只看到用实物作测量基准,没想到实物只是理想基准的代用品。
现在来看“时间”一词,“时间也是在比较的实践中逐步产生的。现在世界上时间单位已基本统一,没有象长度单位那样保留有逐渐统一的痕迹,但在民间,仍然能找到这样的痕迹。
现在,还能听到这样的语言,“×××走了一袋烟工夫了。”“他离开有一顿饭工夫。”这里所说的“一顿饭”
、“一袋烟”表示“吃完一顿饭”、“吸完一袋烟”所用的时间。他们表示的时间虽不确切,但也能使人明白。在中国的古书中记载有以“一柱香”、“三更、五更”等表示时间的术语。就是现在,仍然有年、月、日、时、分、秒、等不同的表示时间的单位。考查这些单位的共性,它们都是可重复的。只不过有些是自然的,有些是人为的。
由于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发展是无限的,人们为了区分事物的矛盾运动,利用可重复出现的信号作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比较基准。周期信号是不断重复的信号。用自然周期信号比用可复现的人为信号作基准有许多方便之处。又因自然周期信号的周期是有限长的周期,倍增与等分也较容易,记数也很方便。且有天然的周期信号可供使用。当然最明显的周期信号是地球的转动。(当时认为是太阳在行走)就有人提议把地球转一转定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比较基准,取名为“一日”(即见到太阳一次),也有人用类似的方法定月相的周而复始为“一月”,定寒暑的周而复始为“一年”。因“年”,“月”,“日”,都是时间的单位,继而出现了年月日之间的换算关系。虽然现在公历的月不表示月相的变化了,只是保留转化的痕迹。
有了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后,比较事物的变化就容易得多了。把这两个单位联系起来,导出了比较事物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设立了比较单位后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还需要解决度量方法,度量方法的改进和技能的提高,给区分事物带来了方便,但不能也没有改变原有基准单位的基本含义。比如现在采用“原子钟”来记时,也没改变时间单位作为比较事物变化的基本含义。
“时间”和“空间”的单位名称又是随着认识的步步深入而逐渐变更的。如果仍然把见到太阳一次叫“一日”,天体上的“一日”与地球上的“一日”就不相等。如月亮上的“一日”就约等于地球上“一日”的27倍,而用“原子钟”计时就显不出差别。现在采用“原子钟”计时以后,在未有证据证明天体上“原子钟”计时与地球上“原子钟”计时有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认为天地间在时间上是无差别的。否则,人们会找到不受所处地位影响的新的计时方法。
另外,认识事物的主人是人,尽管各种生物各有不同的生物钟,我们还是可以不看各生物钟所指的时刻,而用我们手中的尺和钟来确定物体的变化速度。光速的测定也是如此进行的。我们不需要知道“光子”的所谓固有寿命,我们就可以测定“光子”的速度了。同样,测定π介子、μ介子等所谓基本粒子的速度也应该是这样。就是所谓基本粒子的固有寿命时,也是与和它相对静止的原子钟的原子振动周期进行比较才得到的。
我们测定物体运动速度时是不是要求被测物体的协助呢?我们是不是用我们手中的尺和被测物体带着的钟来决定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呢?或者用我们手中的钟和被测物体带着的尺来决定速度呢?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今后也不可能这样做。尽管被测物体可以有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但在测量时是无法也不需要通信息的。且大多数被测物体是毫无生命力的,它们不能把时间和长度的信息给我们。某些科普著作却要求这样做,不是引人入歧途吗?
宇宙中万物是不是处于同一个空间中,或是各物均有自己的空间,这是与狭义相对论争论的焦点。宇宙是无穷的,可能还有另外的空间,那待将来去认识。但能让我们认识
的物体都处于同一个空间中。因为只有同处于一个空间中物体这之间才能相互作用,也才能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被我们认识。“狭义相对论”关于长度收缩的说法,就是把物体自己的空间收缩,而不影响观察者的空间。从运动的相对性考虑,如果以被测物体为参照系,那我们也在运动,我们也会收缩,可我们却无法觉查到这一点。为此,有些人引进运动学形状以与几何学形状,说改变的只是运动学形状。这样就把唯心主义带进人们的感觉。因为运动学形状是不可测度的,只是人们的感觉。
附带说一句,爱因斯坦自己对自己的工作并不特别赞扬,他总是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如他承认还有许多问题不能解释,承认狭义相对论对“光子”无法解释,又在理论中加减宇宙项来修正理论。并不象某些科普作者说的“至今未曾发现任何一个实验事实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相矛盾”。而爱因斯坦却说:“外行人对我的工作的意义得到一种夸张的印象,这不是我的过错。实际上,这是由于通俗科学的作者,特别是由于报纸的记者,他们把每样事情都尽量说的耸人听闻。”
自然界的物质有两个属性,它既有形态,又有不断变化的特征,空间也只是物体形体的线度测量,时间也只是物质变化速度的比较基准,是与周期信号比较后的周期记数。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尽管千差万别,比较物质变化的原则不应改变。这是两个不同的比较基准,混淆甚至使它们等效是不对的。狭义相对论的推论是不正确的,时光根本不会倒流。空间也不会收缩或膨胀。质量也不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如果把看到过去的想说成是回到过去,那么,我们可以用录像机与放像机组成时光机器,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了。看到的像是过去的事情,是不能再交流的。像毕竟不是物。
对于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用不同的坐标系来表示它,用直角坐标系或使用极坐标系,可以用笛卡儿坐标系,也可以用非欧几何来表示,全凭你的意愿。
空间也只是物体形体的线度测量,时间也只是物质变化速度的比较基准,是与周期信号比较后的周期记数。
每个物质都有各自的时间和空间,为了能够比较,为了交流,为了区分物质,我们还是要有统一的时间和空间基准。理论是人创造的,有了文字,人们才能够广泛交流,我们用语言来表示物质,但不是语言就是物质,不要弄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