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老是“一讲就过,一听就懂,一点就会,一做就错”,这种情况该怎么解决?

如题所述

学习必须高效,简约!
学习必须尽快掌握核心!

如何做到?

首先,对书本知识重新审视,剥丝抽茧,前后衔接,包括配图、图形、表格绝不放过,这个是学习的根本。

然后,对习题进行重新审视,看看这些习题是通过什么包装展现的,也就是说怎么变通的?

养成一个好习惯,那就是——每做一些习题(那些编排好的讲义、导学案、或者练习题都是有训练侧重点的)之后,都要对他们进行总结归纳,重新回归课本,这样就会明白知识的源头,也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明白“万变不离其宗”的古训(悄悄地说一句,因为我们都是应试教育,升学考试,无论怎么出题,知识,都是有明显的界限的,都不会脱离书本太远)。

当然,做习题的质量,不要只管“量”不管“质”,做题目多了,也很容易在在考试的时候看到很多“熟人”,做起来从容,有成就感,再就是眼界会开阔一点,有一种“我什么都见过”的感觉,什么考试“忽悠”不到我,考试准确率和考试速度明显优于别人——这是“量多”的好处。

什么是“质”?所谓的质,就是,你做过题目之后经验教训都要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一题是一题”,尤其是一些高考题往往都被老师奉为“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题目的编排巧妙,但是又能找到蛛丝马迹,进行破题得分。保质保量就是要善于总结分析,形成有效的思考能力。

一句话,在做题上,要舍得花功夫——同时花20%的时间分析比较,梳理、总结、归纳!

还有,也很重要,除了自己琢磨,要问,问同学,问老师。有一句话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多问同学多和同学交流,很容易得到启迪,问老师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问老师——唯一一点就是不要怕!——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

最后,要用朱根平飞机思维模型,把所学知识前后做一个良好的统一,建构知识体系。不仅学习高效,高屋建瓴,优化思维,也便于查漏补缺,形成缜密完善的思考习惯!

从懂到会之间有一段路要走,只是要多几个来回,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从容的去听课看书,多听多问,多练多想,还要主动分享,自然可以水到渠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1
能听懂就说明不是智力问题,是没毅力多做题的问题,用高中老师的话说,学习不靠题海战术,但是不入题海就不能脱出题海,高中物理的序言引用的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的话很有道理,在还不懂得时候多做题帮助理解,真正弄懂了就可以少做以致不做题,做题是为了理解。
第2个回答  2015-07-29
这个可以考虑拿一个错题本,记录你平时特别容易错的题目,但这个类型同时你又是会做的,然后每次考试前都重新做一遍,还可以记录你不会的题目的解决办法。对于一点就通,你就要多做题了,看参考书的时候不要第一时间就去看答案,首先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千万不要去抄答案,培养自己的对立能力。当你已经达到能够看到题目的同时就会有思路,接下来就是分析计算的时候,说明你水平到家了。同时,一定要多练,不要怕犯错,多重复看错题本。反复注意看基本概念,是不是基本问题上除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