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的著名抒情长诗是什么

如题所述

贺敬之.回延安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 延安
参考资料:人民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06
贺敬之生于1924年,抗战爆发时13岁,被迫辍学,辗转逃亡到延安。
《乡村的夜》(五十年代出版的贺敬之的第一部诗集)收录了他在延安时期的早期的创作(贺敬之对王统照,臧克家尤其是对后者的摹仿痕迹是显而易见的)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贺敬之开始虔诚的改造自己的创作,使作品大众化。这些类似于顺口溜的诗作也在后来集结成书《朝阳花开》(《南泥湾》就是其中的作品)
与丁毅和写的歌剧《白毛女》使贺敬之成为新中国戏剧的领导人,因此在建国初,贺敬之没有进行诗歌创作,只是集结诗作成书。
至1956年,贺敬之重新开始诗歌创作。然而不同于1956—1957的“突围行动”,贺敬之的创作正是在“规范”之下的产物。重执诗笔之后的第一首诗《回延安》即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诗人本身的艺术技巧是值得肯定的,而时代背景下曾经在延安生活过的人们的强烈共鸣也是《回延安》成功的重要原因。紧接着贺敬之以《放声歌唱》奠定了他在当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与《回延安》所采用的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不同,《放声歌唱》这首诗中学习了苏联诗人迈亚可夫斯基的“阶梯式”形式,一写几千行,雄浑开阔庄严的特色,适应了五十年代的艺术梦想。
新风格之下,诗人本身的技巧也是不可忽视的,贺敬之实现了政治动员的艺术化:1善于将抽象的政治概念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2政治议论的抒情化,以情动人。
第2个回答  2012-11-28
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
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
一站站灯火扑来,象流萤飞走,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此刻,满车歌声已经停歇,婴儿在母亲怀中已经睡熟。
呵,在这样的路上,这样的时候,在这一节车厢,这一个窗口--
你可曾看见:那些年轻人闪亮的眼睛在遥望六盘山高耸的峰头?
你可曾想见:那些年青人火热的胸口在渴念人生路上第一个战斗?
你可曾听到呵,在车厢里:仿佛响起井冈山拂晓攻击的怒吼?
你可曾望到呵,灯光下:好象举起南泥湾披荆斩棘的镢头?
呵,大西北这个平静的夏夜,呵,西去列车这不平静的窗口!
一群青年人的肩紧K着一个壮年人的肩,看多少双手久久地拉着这双手……
他们呵,打从哪里来?又往哪里走?他们属于哪个家庭?是什么样的亲友?
他呵,塔里木垦区派出的带队人--三五九旅的老战士、南泥湾的突击手。
他们,上海青年参加边疆建设的大队--军垦农场即将报到的新战友。
几天前,第一次相见--是在霓虹灯下,那红旗飘扬的街头。
几天后,并肩拉手--在西去列车上,这不平静的窗口。
从第一天,老战蔏吹侥忝呛�-那些激动的面孔、那些高举的拳头……
从第一天,年轻人看到你呵--旧军帽下根根白发、臂膀上道道伤口……
呵,大渡河的流水呵,流进了扬子江口,沸腾的热血呵,汇流在几代人心头!
你讲的第一个故事:"当我参加红军那天";你们的第一张决心书:"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呵,指导员牺牲前告诉我:'想到呵,--十年后……百年后……'"
"呵,我们对母亲说:'我们--永远、永远跟党走!……'"
第一声汽笛响了,告别欢送的人流。收回挥动的手臂呵,紧攀住老战士肩头。
第一个旅途之夜。你把铺位安排就。悄悄打开针线包呵,给"新兵们"缝缀衣扣……
呵!是这样的家庭呵,这样的骨肉!是这样的老战士呵,这样的新战友!
呵,祖国的万里江山!……呵,革命的滚滚洪流!……
一路上,扬旗起落--苏州……郑州……兰州……
一路上,倾心交谈--人生……革命……战斗……
而现在,是出发的第几个夜晚了呢?今晚的谈话又是这样久、这样久……
看飞奔的列车,已驶过古长城的垛口,窗外明月,照耀着积雪的祁连山头……
但是,"接着讲吧,接着讲吧!那杆血染的红旗以后怎么样呵,以后?……"
"说下去吧,说下去吧!那把汗浸的镢头开呵、开到什么时候?……"
"以后,以后……那红旗呵--红旗插上了天安门的城楼……"
"以后,以后……那南泥湾的镢头呵--开出今天沙漠上第一块绿洲……"
呵,祖国的万里江山!……呵,革命的滚滚洪流!……
"现在,红旗和镢头,已传到你们的手。现在,荒原上的新战役,正把你们等候!
看,老战士从座位上站起--月光和灯光,照亮他展开的眉头……
看,青年们一起拥向窗前--头一阵大漠的风尘,翻卷起他们新装的衣袖!
……但是现在,已经到必须休息的时候,老战士命令:"各小队保证,一定睡够!"
立即,车厢里平静下来……窗帘拉紧。灯光减弱。人声顿收。……
但是,年轻人的心呵,怎么能够平静?--在这样的路上,在这样的时候!
是的,怎么能够平静呵,在老战士的心头?--是这样的列车,是这样的窗口!
看那是谁?猛然翻身把日记本打开在暗中,大字默写:"开始了--战斗!"
那又是谁呵?刚一入梦就连声高呼:"我来了!我来了!--决不退后!……"
呵,老战士轻轻地走过每个铺位,到头又回转身来,静静地站立在门后。
面对着眼前的这一切情景,他,看了很久,听了很久,想了很久……
呵,胸中的江涛海浪!……呵,满天的云月星斗!……
--该怎样做这次行军的总结呢?怎样向党委汇报这一切感受?
该怎样估量这支年轻的梯队呵?怎样预计这开始了的又一次伟大战斗?
……戈壁荒原上,你漫天的走石飞沙呵,……革命道路上,你阵阵的雷鸣风吼!
乌云,在我们眼前……阴风,在我们背后……
江山呵,在我们的肩!红旗呵,在我们的手!
呵,眼前的这一切一切呵,让我们说:胜利呵--我们能够!
…………
呵!我亲爱的老同志!我亲爱的新战友!
现在,允许我走上前来吧,再一次、再一次拉紧你们的手!
西去列车这几个不能成眠的夜晚呵,我已经听了很久,看了很久,想了很久……
我不能、不能抑止我眼中的热泪呵,我怎能、怎能平息我激跳的心头?!
我们有这样的老战士呵,是的,我们--能够!
我们有这样的新战友呵,是的,我们--能够!
呵,祖国的万里江山、万里江山呵!……呵,革命的滚滚洪流、滚滚洪流!……
现在,让我们把窗帘打开吧,看车窗外,已是朝霞满天的时候!
来,让我们高声歌唱呵--"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四日,新疆阿克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