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求理解?

如题所述

翻译: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 全文: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翻译: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就可以见容于大国.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大国不要过分想统治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顺从大国,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

白云先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转载 2016-06-09 00:19:15

道德经(六十三)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上一章讲,不失其所,深根固柢,国家就会长久天平,不失其根本,谨守而勿失,不离失道德,这样的大国,才能持续的,永久的的保持强大。内政问题解决后,接下来,自然就会是外交问题。本章阐述的,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之道。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国,老子认为,在于它以道治国,无所不克。所以大国作为有道之国,有责任,要为天下辅天之道,代天行德。并以此建立起天下秩序,以道德来垂范其他小国。这就是中国朝贡体系的理论根源。

大国者下流。此句是说,大国是天下文明的中心,天下事用,莫不交并于此汇集于此。道德经中,阐述类似道理的,还有后面章节中的这句:“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天下之牝,作为文明中心,要向天下诸国,输出道德,输出文明,输出秩序,输出标准。

天下之交也。小国是没有外交的,作为天下共主的大国,应该是各国外交秩的奠定者,和主导者。也是各国利益的交汇所在地,所以,同时还得要充当天下各国利益的仲裁者。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牝常以静胜牡,牝为雌,牡为雄。这句讲的是,有道胜无道,有德胜无德,

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道德经中,多处多次讲到上下之辨。同时,还有先后之辨,刚柔之辨,强弱之辨,荣辱之辨。这些道理,都是有无之辨在不同角度和方面的具体化。

道,无,虚,静,曲,下,后,雌,黑,朴,辱。无极,不易之易。

物,有,实,躁,直,上,先,雄,白,华,荣。有极,变易之易。

为什么雌会胜雄呢,因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凡有形者,皆可统之御之用之胜之。凡有极者,皆可致与人。唯无极者,无以致与人。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无论用道用兵,老子都主张,要恬淡为上。这里的静,就是指要恬淡为上。以静为下,虚而应之,后而先之,下而上之,蓄而王之

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军事史上,鲜有中国主动的无端挑衅攻打周边小国的情况发生。都是周边的小国,活蹦乱跳的,中国一开始根本不理睬,实在闹的鸡犬不宁,才兴兵讨伐。这背后的文化根源,并不是简单的中国人讲仁义,不喜欢欺负人,而是骨子里的外交军事文化和思想,几千年以来,一直都是这样。它的根源,就在道德经中。

反观中国历史上,周边的小国,他们则是相反的。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蛮夷之邦,从来是服威不服德。攒个几十年几百年的家底子,可以闹一把了,就开始犯边,寻衅滋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 全文: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翻译: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就可以见容于大国.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大国不要过分想统治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顺从大国,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