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截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褥疮:又叫压迫性溃疡,是截瘫患者长期卧床或久坐而不变换体位的极难处理的并发症。早期可见皮肤局部出现红肿或水泡,以后变为紫红色并开始破溃。若不能及时治疗,甚者可深达骨骼。 2、感觉障碍:脊髓损伤后会因为白质内的神经束受损而出现触压觉、痛温觉等皮肤感觉的丧失。 3、二便失禁:截瘫患者,脊髓排尿中枢受损,人的尿意不能传入,大脑对排尿的控制信息不能传出,于是出现患者自己不感到有尿,而出现不择时间和地点的排尿。 4、肢体瘫痪:截瘫患者最大的痛苦就是肢体瘫痪,生活行动十分不便。判断瘫痪程度主要看肌力,肌力大小可分0到5级。0级:完全瘫痪,患者肢体不能进行一点肢体运动;Ⅰ级:仅见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牵动关节、肢体运动;Ⅱ级:肢体能在床上运动,不能抬离床面;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克服外界阴力;Ⅳ级:患者能抵抗检查者给予肢体的阻力而主动运动;Ⅴ级:正常肌力。一般来说,肌力越高肢体瘫痪越轻,肌力越低肢体瘫痪越重。本文转载自:截瘫的症状(

★★北京304医院骨科(全军骨科研究所)★★ 截瘫功能丧失:横贯损伤时在脊髓休克期消失后,损伤节段以下的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但肌张力逐渐增高,反射充进。这是截瘫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大多在术后休克期过后表现,对于这个问题,中国骨与关节研究所专家介绍到,在损伤平面之上的功能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恢复,而损伤平面也可先行神经修复技术将损伤平面下降然后在进行锻炼。 截瘫感觉丧失:脊髓伤后在损伤节段以下继发的完全弛缓瘫痪,伴有各种反射、感觉、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临床现象。对于这类患者的护理要非常注意,比如如果患者无法感觉冷暖,相应的可造成冻烫伤;而括约肌的障碍就是大小便失禁的主因。 截瘫小便失禁:脊髓排尿中枢受损,人的尿意不能传入,大脑对排尿的控制信息不能传出,于是出现患者自己不感到有尿。专家表示,大小便失禁问题只要不是完全性横贯伤,大多数可以通过后期的康复锻炼进行一定的控制。 截瘫肌萎缩:使肌力下降,肌肉体积缩小,而出现肌肉萎缩,同时由于营养的缺乏可伴有皮肤干燥、脱屑等一系列病理症象,这行病理症状的发生对后期的康复训练影响极大,因此,家属在护理时,要注意适当的活动患者的患肢,避免这些症状的发生。 截瘫疼痛:咳嗽时腰部疼痛。检查可见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患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是患者血沉和体温均正常。这种疼痛分为残肢痛和幻肢痛,需要专业的鉴别后进行治疗,我院曾经做过手术止痛治疗,效果理想。
麻烦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