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告一个人有哪些法律程序要走?

需要详细的步骤,怎样告一个人?

  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
  1、 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 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 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5、 宣判
  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
  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
  1、 立案
  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符合条件,予以立案。
  证据交换。
  上诉的裁定或者判决,又告诉庭审查后直接进行裁决。
  2 、开庭(案件事实基本清楚,可以不开庭审理,但必须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谈话)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公告;移送审判庭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
  维持原判,或者改判,或者发回重审。
  宣判。
  3 、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或者向二审法院告诉庭递交书面申诉材料,申请再审。
  如果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在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民事诉讼程序
  第十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第四十一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
  (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
  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的证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2-16
民事?还是刑事?
民事:准备材料-立案-开庭-宣判-上诉-开庭-宣判-执行(如不服一审上诉)
   准备材料-立案-开庭-宣判-执行(一审服判)
刑事:报案-开庭-判决-抗诉
大致是这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7
你要什么,民事还是刑事。
第3个回答  2013-10-27
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
第4个回答  2013-10-27
去法院立案庭去
有钱就找个律师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