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收入的区别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收入的区别

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区别:
1、意义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纯收入的平均值。人均收入是指一年劳动所得的所有收入减去产生这些所得的所有支出。
2、作用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常说的是收入的平均值,人均收入是收入减支出。
3、统计范围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在国家或地区内计算。人均收入是家庭内计算。
拓展资料
人均可支配收入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据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2020年名义增长12.6%。
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
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变化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变化,造成货币的购买力变化。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是人们了解和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该值计算方法是将一个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即GDP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当前流动人口成为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忽视,故用户籍人口作为比较指标是不科学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