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身兼数职,会让更多的人失业吗?

如题所述

我曾经就职过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在产品需要快速迭代的时候,研发团队通常都会熬夜赶进度,曾经在一个凌晨,看同事的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张照片,站在公司所在大楼的路口拍得整栋大楼的全貌,只有一个楼层是亮着的,照片一发出来,全公司的人都来点赞,那就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团队。

加起班来一点不含糊,就算是凌晨有需要,也还是要打车去公司的。目标和集体荣誉感永远是第一位。这是一种信念,这样的团队和员工之间,才能彼此成就。

什么是团队?遇到事的时候可以大部分人都能排除万难、齐心协力,就算偶尔有些员工钻牛角尖了,也一定会被团队的力量给拉回来。这个时候一个团队的人做执行,但为了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对过程和结果都是负责的。这样工作起来,才有动力,起码不必浪费精力在内耗上,大家就一个共同目标,谁也别说自己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最近看得几本书中都出现过一句话“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深有同感,身边的朋友常常会抱怨自己在工作中身兼数职。有多少人曾发出过多少次同款的抱怨声?

一群人为一个目标负责?一个人身兼数职?在我看来后者才是更容易的。这话怎么讲呢?人人在乎的都是自己的工作职责,没人在意其他人的。

人一多事就多,这中间的利害关系,谁没经历过几分?说话、做事都得遵循职场规则,汇报工作被误会告状、茶水间的闲谈其实是为套话、建立关系前必有利益关系或冲突在先、私交不错的同事业务上都没有太多往来等等,有人定这些规则吗?没有。那规则是哪来得呢?人们会说“职场嘛,不就这样吗?工作中交不到朋友的”。对此,我只想表示呵呵。

“大家都这么说,这么做”的事情就都是正确的事吗?那为什么优秀的人少之又少呢?更多的人在计较得失。

你就职过几家公司,那么身边就会聚集几波人,而通常在共事时候的亲密程度往往不如离职后。身边的人几乎都是这个状态,每家公司都有小团体,当其中的人离职之后,这个团体的私人聚会便越来越频繁。原因很简单,工作中大家只对自己业务上的结果负主要责任。当人们都沉浸在“自身利益”中时,很难顾及到其他人。

谁都觉得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接着就开始抱怨、指责,各种社群都有吐槽板块,信息量还不小呢。这说明什么?员工不停地找出口去抱怨、去发泄情绪。然后情绪不断发酵,最终这波员工就只能一个接一个的相继离职。再接下来就修改简历,找工作。就成了恶性循环。长期频繁换工作的人必有共同之处。

当这种意识形成惯性,自然就无意识了,那随之而来的状态,可就不只是在工作中抱怨了,回家也一样,有多少人把日子过得像是除了工作,完全没有生活可言?可你去看他工作的样子,你会发现也是一团糟。

说句题外话,这是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决定的,没有底层的认知观念,想让他站在未来的自己的角度上,或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几乎没可能。

工作中要么专业能力极强,要么身兼数职。总之你不能工作起来很随意,谈薪酬待遇的时候又很苛刻。现实中的职场多得是中庸派混日子的人,这山望着那山高。工作时间内基本业务能力都没体现出来,业余时间跟同事去称兄道弟是几个意思?

在职场上很少有人真正具备团队意识。能够站在领导、团队及公司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员工,你碰到过几人?很多人会说“这些如果都能做到,那就去做老板了。”

所谓干多少活,拿多少钱。这话没错吧,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你刚刚入职一家企业的第1个月和第11个的工作状态一样吗?刚刚进入职场的你和现在的“老司机”状态也完全不同吧?初来乍到时,遇到问题会主动去思考吧,并且总是急着表现自己的想法。

这些状态说明了:我们具备上进心、可以尽量使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最重要的我们有迫切证明自己能力的意愿。你关注自己能不能转正的时候,老板关注的是整个团队的业绩。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职场上的人来人往、人走茶凉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所以当很多人为了自己能够转正,把心思都放在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想方设法留下来的时候,恰恰忽略掉了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让自己快速融入团队,适应团队工作的节奏,然后结合自己擅长的技能找到团队中能够激发出你动力的那个燃点,让你的优势得以施展,你能力的体现在团队中应该是顺水推舟的样子。

千万不可在工作中急功近利。其实这员工们一旦把心思都放在如何表现自己的能力上时,领导都是看在眼里,但笑而不语的。

我们要做得,恰恰是先让自己融入团队,在融入之前不得不去隐藏起自己的棱角,这个时候是跟团队打配合的时候,你不出错,不给别人添麻烦,这就已经是进入角色的前兆了。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别处处想着发光。

换言之,先做到“身兼数职”,才更有可能在职场站稳脚跟。当一个人学会融入团队之前,别想着自己能靠着英雄主义在职场里平趟。

身兼数职是何用意?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如果你在工作中的专业能力不是不可替代的,那么你就必须要想办法让自己做到什么都会,当然这必须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以外,要具备很多项技能。

员工如果没有自发学习的动力和意识,而只是顾着完成分内的工作,即便不出差错,但这也不是业务骨干所谓。那么你将迟早被一个具备相同岗位能力、又能身兼数职的人所取代。就算不被彻底取代,你也终将失宠。

所以如果你就职的公司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不是一言堂,而是团队作战的方式,那么请为自己独到的选择鼓鼓掌吧。

接受一人多职,让自己成为一支队伍的“员工”,都去成就自己的事业了,并且很感谢自己曾经的选择和坚持,如果你还在为这种事情感到不平衡而去抱怨,那么去往优秀的路上,你们又怎会碰面呢?

想要走得远,就别在乎路上的磕磕绊绊。

我们拿运营来举例,哪个运营岗最初不是从打杂工作做起的,得要编辑后台、简单的PS、数据分析、活动策划、产品功能建议,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跟市场部、产品部对接需求等等。那么既然大部分大部分运营人员都是这么过来的,又怎么能说自己的情况是公司不配合、领导不理解呢?

换个角度想想,你如果都具备一人多职的能力了,那么你还会为了一份工作而发愁吗?具备团队意识,是每个公司都会对候选人提出的“要求”,然而人们在进入团队之前,就先拿到offer了不是吗?这代表试用期公司对员工还是具备基本信任的,至少制度决定了员工的利益是优先得到保障的,但是有多少员工会为企业及团队的共同利益,而暂时放下一己私利呢?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人人都有自己的锋芒,该对谁多加关注呢?人家又为什么要做这些呢?哪有这种必须发现员工身上闪光点的理由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