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大学语文--《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如题所述

在专升本的大学语文课堂上,我们深入剖析王安石的名篇《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被尊称为“文”公,又因封为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被列宁赞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主张“适用为本,有补于世”,其散文见识独到,被誉为“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在文中,王安石以私人交情为纽带,阐述了与司马光在政见上的分歧。他指出,尽管他们时常意见不合,但并不妨碍他坚守改革立场,即使面对司马光的强烈反对,他依然坚持己见,认为改革是为了兴利除弊,而非制造纷争。他引用盘庚迁都的历史例子,说明改革初期的阻力并不能作为否定其合理性的理由,强调自己不会因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初衷。
王安石的反驳策略独具匠心,他运用演绎论证法,针对司马光提出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逐一进行剖析,以事实和理性辩驳,展现了他的刚毅与智慧。同时,书信体的特性也影响了他的表达方式,他巧妙地平衡了坚决立场与友好的态度,形成了一种柔中带刚、刚中有柔的语言特色。
《答司马谏议书》不仅是一封反驳信,更是王安石改革决心的体现,他以实际行动表明,改革是为天下苍生谋福利,而非个人私利。通过这篇经典之作,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王安石的坚定信念,也能领悟到在面对质疑和反对时,如何用智慧和勇气去坚持自己的理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