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在古代被称为( ),五十六个民

如题所述

其实还有“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中土”、“禹域”、“中域”、“中国”(确实是古称)等称呼,在此不列举了

华夏
原指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说文》:“华,荣也。”“夏,中国之人也。”“华夏”原义为“光荣的夏人”,即“荣耀的中国人”,是族名。后来也兼指中国之人的居住地区。最后代指“中国”,成为古代中国的自称,成为国名。出处:《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羽 威震华夏, 曹公 议徙 许都 以避其锐。”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则有当事者而吊祭之礼不知,则是其自异於华夏矣。” 郁达夫 《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词:“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欠歇。”

九州
“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九州之称,由来已久。“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从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写作“A”,正象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之形,《说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当与《诗经·王风·关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与行政区划无关。古时降水丰沛,人们往往居于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为居住区域的名称,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阳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说,犹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类。“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确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之“九”;一是虚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泽”、“九薮”、“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确指,而应是虚指。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决非指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而当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由人之故,又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犹“天下”、“四海”之谓。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因在现有可靠资料中,具体的“九州”只见于战国,而未见于春秋,所以其时间可能在战国初期。又曰“神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