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死后随身太监们如何处置?

如题所述

清朝初期皇帝死后随身太监们的处置方式主要是殉葬。史料记载,在清初皇室人殉制曾非常盛行,皇帝死后随身的太监侍女们都是殉葬的。比如世祖福临死后,妃楝鄂氏、侍卫傅达里从殉。睿亲王多尔衮死后,侍女吴尔库尼从殉。

当然,这也跟太监们的地位有关。即便太监陪葬,死的也是低阶的宦官。通常地位越高的太监越安全,他们会去伺候下一任皇帝,比如著名的赵高

康熙时,汉将朱斐上疏请求停止,康熙十二年(1673年)明令禁止八旗包衣佐令以下的奴仆随主殉葬,从而结束了清初这一残酷的习俗。

扩展资料

古代殉葬制度

殉葬制度,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

秦汉时期,殉葬制度还比较盛行,但到汉朝以后,便逐渐将其废止了。

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

中国的殉葬制度,就考古发现,最早始于殷商时期。明朝的殉葬制度,直到1465年明英宗死时,才得以废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殉葬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7

处置方式主要是殉葬。

根据史料记载,殉葬在清朝初期皇室非常流行,皇帝死后随身的太监侍女们都是殉葬的。

例如世祖福临死后,妃楝鄂氏、侍卫傅达里从殉。

这也跟太监地位地下有关,即便太监陪葬,死的也是地位低的宦官。通常地位越高的太监越安全,他们会去伺候下一任皇帝,比如著名的赵高。

民间各地官府表扬妻妾殉夫,称她们为“烈女”、“节妇”,并修书、立牌坊

康熙时,汉将朱斐上书请求停止,康熙十二年(1673年)明令禁止八旗包衣佐令以下的奴仆随主殉葬,从而结束了清初这一残酷的习俗。

扩展资料

古代殉葬制度

殉葬制度,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

秦汉时期,殉葬制度还比较盛行,但到汉朝以后,便逐渐将其废止了。

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

中国的殉葬制度,就考古发现,最早始于殷商时期。明朝的殉葬制度,直到1465年明英宗死时,才得以废除。

商的时候,都是有人殉的制度的,周代也有部分,就是直接用人殉葬,这是一种制度化的形势,用来殉葬的一般是战俘以及一些生前服侍的人。

到周代以后,用活人殉葬的制度开始废弃,有了以俑代替活人殉葬的。最著名的应该是秦始皇的兵马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殉葬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3

清朝初期皇帝死后随身太监们的处置方式主要是殉葬。史料记载,在清初皇室人殉制曾非常盛行,皇帝死后随身的太监侍女们都是殉葬的。比如世祖福临死后,妃楝鄂氏、侍卫傅达里从殉。睿亲王多尔衮死后,侍女吴尔库尼从殉。

当然,这也跟太监们的地位有关。即便太监陪葬,死的也是低阶的宦官。通常地位越高的太监越安全,他们会去伺候下一任皇帝,比如著名的赵高。

康熙时,汉将朱斐上疏请求停止,康熙十二年(1673年)明令禁止八旗包衣佐令以下的奴仆随主殉葬,从而结束了清初这一残酷的习俗。

扩展资料

清朝,虽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已经出现了供内府差遣的宫阉人员,但真正完整地建立起太监制度,那还是在入关之后。进驻明朝宫室的收了批旧明太监,隶于内务府管辖之下,担当洒扫、传膳等杂役。

清朝的宦官制度开始于顺治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时规定由内务府总管宫廷事务,并设立敬事房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统治之时,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对宦官的约束非常严格。

严禁宦官干预朝政。如吃酒赌博、当差懒惰、口出怨言、混乱行走、言语高声等行为在宦官来说也都是禁止的。乾隆时还禁止太监与外廷官员、王公大臣的来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2-09
史料记载,清初皇室人殉制曾非常盛行。太祖努尔哈赤死后,有大妃乌拉纳喇氏、庶妃阿吉根、代因扎殉葬。太宗皇太极死后,妃章京敦达里、安达里殉葬。世祖福临死后,妃楝鄂氏、侍卫傅达里从殉。睿亲王多尔衮死后,侍女吴尔库尼从殉。

民间各地官府表扬妻妾殉夫,称她们为“烈女”、“节妇”,并修书、立牌坊。康熙时,汉将朱斐上疏请求停止,康熙十二年(1673年)明令禁止八旗包衣佐令以下的奴仆随主殉葬,从而结束了清初这一残酷的习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04-07
我记得后来中国就废除了陪葬制度,所以说,皇帝贴身的太监们年迈的大多轰出宫去颐养天年,其实大部分出宫的晚景还是会很凄惨的,也有很多是因为知道皇帝事情的被新皇拉去“问话”的,也有自己自杀随皇帝去的。年纪稍小的就留到下一届,不过多半也不会再委派什么好的活儿了。只有那些老奸巨猾的,能迎来送往好几任主子。不知道这个回答对不对,心里犯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