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员的说法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文革辞典:八大员 是售票员、驾驶员、邮递员、保育员、理发员、服务员、售货员、炊事员。 文革中对从事因有实惠而被人看好的服务行业的一种统称。源于刘炽1960年代的创作歌曲《歌唱光荣的八大员》(代表作)。指称的是售票员、驾驶员、邮递员、保育员、理发员、服务员、售货员、炊事员。以“员”为后缀构词的风气,被认为是学习苏联制度时尚的遗留物。当时的社会风气是鼓励人们从事以前被看不起的服务行业,刘炽写歌的命意也在于此。但在大肆张扬的官方文化肯定的,被实际生活惯性推搡着的人群却仍然并不看重。 这一称呼从此成了一种弹性很大的模式,在当时和以后各个时期、各个行业都引来了各式各样的模仿、借用。如,工人参与民主管理(“两参一改”)的八大员——计划员、统计员、核算员、定额员、劳动工资员、文化学习员、技术安全员、生活福利员;农村有《夸夸俺村的八大员》,公社广播员、农机管理员、畜牧管理员、水利管理员、农技推广员、报刊投递员等(都可以吃商品粮);基层文化普及有学习辅导员、读报员、创作员、图书员、幻灯放映员、文艺演出员、板报员、故事员;科研院所有设计员、描图员、材料员、工艺员、检验员、试验员、试飞员、外协员;驻外机构的译电员、翻译员、交通员、采购员、炊事员…… 文革由于生产不足,生活物资供应紧张,只能用各种票证保证最低需要,抑制需求增长,短缺经济使人们的满足处于低水平状态。通过种种非正规渠道攫取各种物资,成为人们消费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与物资供应相关的职业,或能够拥有紧俏资源用于交换的职业就成了人们追捧的了,如“听诊器(医生)、方向盘(司机)、秤杆子(指卖东西的售货员)”、招待员、采购员、电工、水暖工等等。典型的,例如肉店的操刀师傅,他可以直接决定给你的定量肉是肥是瘦(因定量少,肥肉有更多的油脂而被人们喜欢),区区小事却要关系到每家每日锅里碗里的油水多少,这时熟人与生人的区别立即就显出来了。电影院职员可以搞到内部电影的票子,让处于文化饥渴状态的人们可以打打“精神牙祭”,时时享受到人们的殷勤、恭维和各式贿赂。不少返城知青被安排从事八大员工作。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更容易积累起丰厚的人情资源,使他们在频繁交换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对于长期处于政治紧张、焦灼状态的人们,无疑是一种温暖、贴心得多的抚慰。当学术、事业上的条条出路被堵死以后,物质生活的舒适、世俗的柴米油盐就成了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什么都可以的虚无主义就这样流行起来。在其时时尚的人生设计里,多少背离了沿袭无数世代的职业观,物欲取代了精神,当下满足取代了恒久价值。比较起热昏的虚幻乌托邦来,狭隘世俗化、功利主义是否走向人性解放的一条可能道路呢?其间得失难以尽数、顾全。只有少数头脑清醒者知道这样的局面不会长久,而坚持让子女学习数理化。 2000年代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社会分工日趋细密化,部队后勤保障日臻完善,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服务项目,有表演唱歌颂这样的新现象(电脑操作员、影院放映员、电话值班员、电热水炉司炉员、畜禽饲养员、暖棚蔬菜种植员、图书管理员、电器维修员)。还有一些行业如医生、教师、经纪人、导演、记者、导游、软件工程师、科研人员等,被认为可以利用其稀缺性、隐蔽性为自己黑箱攫取一些法规所不认可的实际利益、超额好处。引起人们的普遍敌意和不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