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任选一章写作文 300

论语十二章任选一章写作文 300

首先,作为曾经也为作文头痛的笔者,也和大家一样,首先就是头疼题材。
写那种老题材吧?好像不新颖,写那种新颖的吧,貌似也没什么可写。
这里纠正大家一个观点,就是不写以前写过的题材。关于题材,如果实在是想不到要写什么,你可以就写那几个老题材,例如,“送伞”,“考试失败,父母(同学)鼓励我”的题材。
虽然这些题材看起来很老,但如果你描写仔细,一样是篇佳作。
另外,就是大家可以写以前写过的题材,在拿到一个作文题时仔细想想,以前写过的XX事能不能用到这个作文里面,如果能用,接着想想,上次写的那篇,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这次可以改正,接着就可以动笔写了!这也是在不知不觉得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你要知道,不管你把这个题材写了多少遍,但至少,在中考,高考里面,摆在阅卷老师面前的就是一篇新作文,一个从没读过的题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9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到事情不迷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广泛听取多种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他认为自己的学习、修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直到七十岁才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孔子的自述反映了他学而不倦的精神,实际上也是教导弟子们致力于学习和修养,不可懈怠。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十五岁有志于学术。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家境
贫寒,所以十五岁才有条件系统地研究学问。孔子回忆自己少年时期的经历说“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他曾经为人放牧过牛羊,也为富人管理过帐簿,靠着这种半工半读的生活,
最后竟成了中国最博学的大学者和思想家,这中间有多少屈折辛酸的经历,后人未必知悉呢。
他追求的是人格而不是事业,他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至老不衰。试想我们每一个人,孩提时都有梦想,都有追求,追求人生更美更充实。但梦想慢慢会褪色,追求不久会止步。
一般来说,二十岁之前进步是最快的,二十岁到三十岁很多人也还会有发展和突破。四十岁之后还有长足进步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现在大学校园里面,好多年轻人终日里闲逛、
网聊、游戏甚至玩偷菜这种无聊东西,二十岁的年纪就如此空虚无聊。难道他们没有
了追求,不准备有任何进步了吗?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人生太可悲了。二十岁都不进步,
难道三十岁、四十岁会发生令人期待的奇迹吗?不会的,二十岁不努力,等待你的只能是更
深的空虚甚至屈辱。孔子常告诫弟子,“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一个人不重视修养,
到了四十岁还是一个被人厌弃的人,那他的人生也就完结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