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一处景和一处物,要写出它的特点50字

如题所述

锦江十二景 (1)金鳞戏水。位于城南500米,逆大江而上,于木沙河交汇处兀立一岩,其形若鲤鱼,古人誉为“金鳞游泳”。岩下有一壑,其中部一石突出,形如一鲤鱼头,特别是那鱼唇、鱼眼、鱼腮,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故又名“鲤鱼嘴”。 (2)南岳飞泉。位于城北4公里,逆小江而上, 两山并峙,涧水中落,若玉龙天降。 (3)两江春色。锦江上游,大小两江汛期初来, 春绿两岸,桃李争艳,绿柳飞絮,鸟翔鱼跃,人们纷至踏青,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两江春色图。 (4)中流砥柱。城南大小江汇合处,有巨石屹立江心,其上曾多次建有亭阁,俗称“铜岩”,又称中流砥柱。 (5)东山楼阁。城东临江壁立一山,峭削嶙峋,悬崖下江水浩荡横流,绝壁树出石罅,苍翠挺拔,古林深处曾建有文昌阁、奎星楼、澄江楼、川上亭、武侯祠、天坛等,今尚存川上亭、雷神殿、真武殿。 (6)云彩江声。东山南面临江,峭壁间缭绕的缕缕云彩和山下澎湃的声声江涛组成一道绚丽的风景。明嘉靖年间曾在绝壁上刻有“云彩江声”四字。清同治十三年(1874,知府袁开弟补书重刻。每字一米见方,字迹倜傥,气势蔚为壮观。 (7)文笔凌云。东山隔江之西文笔峰,高插入云,秀如笔削。旭日东升,彩霞辉映,如五色锦笺巨笔绘彩。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在城西正人峰顶建凌云塔( 因峰下有文笔洞,故亦称文笔峰又名文笔塔。 (8)渔梁夜月。顺江而下,至天乙峰、太乙峰下,河流成滩,即“渔梁滩”。此处风清月明之夜,波光粼粼,江流有声,渔舟穿梭,甚为幽寂,颇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9)石笏朝天。城东2公里处临江兀立一峰, 形若古代官员持笏朝拜;亦称传说中八仙之一曹国舅手持的笏遗留在此。 (10)芦洞岚光。位于城东4公里的锦江河畔芦家洞处。 (11)玉屏晴雪。城南10公里,一山如屏, 山高气寒,瑞雪初霁,群山融雪,此山仍积雪皑皑,经旬不化,素色玉润,银光闪烁,蔚为壮观。 (12)西岭归樵。西岭日暮之时,归樵踏歌欢娱。
追问:
不可以这样,是一个片断
回答:
锦江发源于贵州第一山、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梵净山,流经铜仁地区江口县,再由西向东横贯铜仁市全境,尔后进入湖南省麻阳县,最后在辰溪县汇入沅江。锦江全流程158千米,流域面积4086.5平方千米,平均水面宽105米,深10~30米,可通行100-150吨级船舶,锦江上游的大小两江汇集于铜仁城中,并将城区一分为三,呈“s”状环城逶迤东去。锦江是铜仁的母亲河,铜仁皆因锦江的存在而发展起来。明清时期铜仁水路运输繁忙,商贾云集,舟来船往,因为锦江的水路运输便捷,铜仁在明朝至民国几百年间都是川湘黔边境最大的商贸集散中心,至今铜仁城内锦江边还保存有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锦江的蜿蜒在铜仁城内形成了十二半岛美景,沿江两岸奇峰林立,峭壁嵌绿,碧波粼粼,山色青青。两岸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景观及珍贵的文物古迹、雕梁的亭台楼阁等,宛如一颗颗珠宝镶嵌在锦江两旁,构成了一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锦江画廊。诗人廖经天在铜仁时对锦江情有独钟,留下了“四面青山楼外楼,新妆巧扮最风流,多情最是锦江水,依依一步一回头”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锦江在铜仁市境内河段长68.5千米,流域面积1281平方千米,铜仁市境内的锦江河段属于九龙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游客可在铜仁市内西门码头乘游船游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