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茸的优劣鉴别

如题所述

◆ 鹿茸为常用中药,其正品多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雄性未骨化密生茸毛之幼角。由于资源渐危,价格昂贵,常有同科属动物角代用、同科不同属动物角混用、仿制品冒用、。增重谋利等现象,造成质量严重下降。另外,现行质量标准不够健全。为此,笔者阐述已见,仅供参考。
◆ 同科属动物角代用
《四川少中药材标准》 1987年版收载的鹿茸原动物为鹿科鹿属动物白鹿、白唇鹿和水鹿。还有报道,将豚鹿、海南坡鹿、北京鹿等腐之角代鹿茸用。这些鹿角亲缘关系相近,未成形的幼角、段块或饮片不易鉴别,仅能从毛色、断面特征等方面作初步判别,无法定种,即使全形药材,无一定的水平及资料也不易定种。考虑到资源、地方使用习惯等方面,可考虑代用,扩大药用资源。
◆ 同科不同属动物角混用
除上述同科属动物角外,尚有同科不同属动物角,如驼鹿、驯鹿、狍茸、鹿茸(赤鹿)、(小麂)、鹿茸(麋鹿)等角混作鹿茸,这些角与鹿茸亲缘关系稍远,全形角区别较大,但幼角切成饮片后也不易鉴别,需考虑用显微及理化等方法鉴别之。能否代鹿茸入药,需做更多研究比较工作。
◆ 仿制品冒用
1、精制鹿茸片主要有三种情形制成的仿制片。一种是鹿茸粉(包括一些加工处理剩下的碎片块粉碎物)加适当的辅料粘结加工切片而成,有鹿茸的成分和效用;另一种是鹿角粉加工成的,该种鹿茸怎实为鹿角片,不可作鹿茸片用;还有一种是生产鹿茸精等制剂提取过的废渣加工而成,有效成分已被提去,无效用,不可作鹿茸片药用。该三种鹿茸均为加工品,边圈无皮毛,中央无骨松质孔骨,性状上明显存在加工痕迹。配体和理化鉴别,主要是TLC法和UV法分析。可确定上述三种情形及与真正鹿茸片。
2、胶质仿制品各种胶质物灌注到某些动物尾皮、四肢皮、羊角等包裹套中制成,或直接用模型压制成型,一般为整枝的原药材。这种伪品的形状不自然,视其断面可见胶质样,无孔洞。一般用加热法即使胶质热溶,热熔冷凝法可鉴别出各种胶质,也可结合显微理化鉴别定性。
3、水泥或沥青等制品与胶质仿制品制法相同,需用显微、理化(TLC法和UV法)鉴别之。
4、起其它仿制品我们发现多批血茸片系用白芍、赤芍、人参等植物性物质制成,切片后涂胶,有的外圈包裹着带毛皮。也可用加热煮沸法鉴别之,热溶脱胶后可见植物性组织特征,外圈皮散出。
◆马鹿茸、花鹿茸和驯鹿茸的鉴别
性状鉴别花茸片:圆形或近圆形,切面直径 l~ 5cm;外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色细茸毛(有时可见燎痕或利痕);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中部黄白色、无骨化、密布细孔;体轻质软富弹性(有时可见小而角质样片即蜡片);气微腥、味微咸。马茸片:圆形或类圆形,切面直么 l~3cm;外表面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时可见燎、刮痕),可见棱筋及疙瘩状突起;外皮灰黑色、较厚;中部灰白色或黄白色密布蜂窝状小孔;气腥味稍咸。驯鹿茸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切面长轴直径 1~5cm,短轴直径 0.5~2cm;表面茸毛灰白色,稀疏、粗而长;外皮灰棕色,角质化较厚;中部白色或红棕色,可见由外向内的骨化圈明显,约为直径的 1/2,中间可见蜂窝状孔纹、稀疏、质硬、无弹性,有时透明;气微味淡。
理化鉴别分别称取花茸、马茸、驯鹿茸粉末各0.1g加水4ml、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各 l ml,加 2%茚三酮溶液3滴、摇匀、加热煮沸数分种观察。花茸片、马茸片液呈蓝紫色;驯鹿茸片液呈淡蓝色。 取滤液各 lml,加 10%NaOH2滴,摇匀、滴加 0.5%CuSO4溶液观察。花茸片、马茸片试液呈蓝紫色;驯鹿茸片试液呈淡色。 结果表明花茸片在正品检验中呈阳性反应为正品;驯鹿茸片呈阴性反应为伪品。
显微鉴别现将花茸片、马茸片、驯鹿茸片的茸毛显微特征比较如下: 中部直径:花茸片为13~60mm;马茸片为15~70mm;驯鹿茸片为20~80mm。鳞片排列方式:花茸片为复瓦状多见、平行状少见;马茸片为平行状、中部到基部呈网状;驯鹿茸片为尖部多呈复瓦状,平行状少见。 髓质形状;花茸片为连珠状多见、梯纶状少见;马茸片为梯纶状多见,连珠状少见;驯鹿茸片为多网状,尖部可见连珠状。
◆ 增重谋利
质优血茸价格高,有的药贩即借增重法谋利。常见的方法是浸泡到盐水、糖水、胶水液体中,让其充分吸入,略干即欲出售,恁增加的重量赚钱。鉴别时应注意观查表面特征、舌舔味是否正常,等等。
总之,鹿茸的质量问题较多,导致鹿茸精(口服液、注射液)等制品的质量严重下降,市售品多数不符合规定,引伸到鹿角、鹿角胶及霜质差,产生诸多鹿类药品的质量问题。然而,现行的鹿茸、鹿角及其制品质量标准不够健全,有些质量问题无法查处,有些质量方面无法控制。建议今后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定性方面尽量设置理化鉴别项目,如TLC法和UV法,定量方面也可通过测定紫外吸收度、50%醇提物、醚提物、无机物及氨基酸含量等来控制质量、划分等级,以进一步保证鹿茸的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31
人参为中医入药的常用药,其性温、味苦、微甜。治重病、久病或大出血虚脱,脾胃虚弱、性机能衰退等。具有强心、镇静、降血糖、抗疲劳、利尿等作用。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和产 地的不同,加工后人参的名称、功效也不同。由于人参品种繁多,加上伪劣人参充斥市场,使人参的市场监督管理出现一定困难。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有必要介绍一些真伪人参和不同品种人参的鉴别方法。人参为五加科植物它的干燥根,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生于茂密的林中,喜寒冷、湿润,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而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宜。人参栽培5-6年后秋季采收, 洗净晒干,表面淡黄色称生晒参;水烫、针刺后浸于糖液中再干燥,颜色呈黄白色称白参;剔除侧根,蒸熟后干燥,表面红棕色者称药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