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育幼童的英语课程

如题所述

1、波动英语课程+产品
产品包括:12张CD,2本书。
本级课程:每一级共有72次课,0-12岁共有两级课程
波动英语是一种高频率英语,频率达到2万赫兹,这样的频率才能通过内耳产生振动(不是波动)进入右脑语言图像中心,产生的效果是图像化的光速,孩子们只要听就行,很快就能达到随意准确说英语,单词句子不用记。
其原理是:
耳朵愿意听高频率波
法国的听觉心理学家和声学家托马提斯(Tomatis)博士,指出能成为脑能量的是高频率波即8000赫兹以上的声音。为什么这样讲呢?在此说明一下吧。脑能量的产生,和内耳蜗牛管内的柯蒂氏器(Corti细胞)密切相关。听觉细胞的Corti细胞,被分别配备来对应各种低、中、高频率波,并且感知低、中、高频率的细胞数,分别按顺序排列为1:5:240,这样的情况在前章已经解释过了。也就是说,人类从出生开始感知高频率波的细胞就比其他声波频率带配备的多。如果说耳或是脑在本质上就喜欢听高频率波的话也不算为过。当然,高频率英语,因其拥有治愈效果与改善大脑功能而已被称为“神之音”和能量脑。高频率英语是富含2万赫兹以上的高频率波的声音。以前已经说明过,在母亲腹中的胎儿,可以听取8千赫兹以上的高频率波,高频率英语就接近这个频率。也就是说,听了高频率英语,似乎母亲腹中所及之处都感觉到心情愉快并且充满能量。 那么,为何会有如此感觉呢?这是因为高频率英语对柯蒂氏器细胞的感知细胞进行特别刺激、激活了大脑的缘故啊。
耳的结构与高频率波的关系
耳朵对母语的反应
得心应手读写汉语和英语
婴幼儿时期学英语刺激脑语言中枢
英语高速化就变成高频率波右脑极易记忆
高频率英语学习有助巩固记忆
本套产品适合的年龄段:
使用听取方法:
在晚上睡前打开CD听,一直听到睡着后的半小时之内听完一盘为止。因为这段时间人的内耳听力最好,最容易记住。6岁以前的孩子不用对照书本边看边听,只听就可以。6岁以上的孩子除了在晚上睡前打开CD听,一直听到睡着后的半小时之内听完一盘为止,在日常还要一边听CD一边对照配书看和读,刚开始你觉得有点跟不上读的速度,没关系只要你坚持很快就会跟上。
高频率英语学习法不是普通的学习法,它以迅速激活右脑为目的,通过高速视读听训练,全面提升信息转换成图像的能力,让你数十倍地提高阅读记忆速度与质量,书中信息在翻书的过程中像光波一样高速进入大脑。经过训练的孩子,书中的信息传入大脑时像光波的速度一样快,变成图像就可以看到,变成声音就可以听到。
右脑以光速处理进入大脑的信息
用左脑的方法是一部分一部分地通过理解来记忆,在此过程中最开始看过的部分逐渐就淡忘了。但是用右脑看书的方法是先迅速地用眼睛扫一遍书,这样获得一个整体印象,部分与部分之间也可以一眼就比较出来。所以,如果说普通人和被成为“天才”的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于是否使用了右脑,也就是右脑以光速处理进入大脑的信息。
右脑将信息转换成一幅幅图像
在高频率听读时,书上的文字和图像首先以波速快速地被大脑接收,右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形象化处理,而后转换成一幅幅图像摄入脑中,并在大脑中定格下来。我们可以将开发高频率听读的能力看成是一把逐一开启隐藏在右脑中的各种神秘的钥匙。
2、爱育幼童幼小衔接课程
爱育幼童幼小衔接课程的特点:
全面性:针对幼儿园大班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全面提升他们的读、听、看、拼、组、说、写、思考、等能力。
趣味性:课程形式以游戏化,实操性为主,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性:以脑科学为核心,心理学为辅助,以创新独特有效的教学具为载体,让孩子们掌握科学、先进、轻松的学习方法。
系统性:图像书写,图像组词,图像造句,图像识字,思维导图阅读,图像拼音,图像数学,图像作文。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培养等。
孩子们学习幼小衔接课程的必要性:
A.培养课堂学习的能力
B.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D.培养积极思考能力
E.培养写作能力
F.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G.培养合作交往能力
H.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I.培养学习的良好习惯
J.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K.培养拼写能力
3、科学实验课程
一、课程简介:
科学实验系列课程是一套集“科学知识+动手操作+创新发明”于一体的多元化科学课程,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及天文、自然、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我们坚持四个“每”的教学原则,即每周上一次课、每人一套实验器材、每次课讲解一个主要科学原理、每次都能将科普作品带回家。在公司研发部门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科学实验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趣味性很强的新课程。这些新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涉及面广泛,有结构力学、电学、光学、化学、天文学等方面。其次,部分课程无论从知识点到材料设计都是公司研发团队独立开发的,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目前,新课研发已基本结束,进入最后的调试与完善阶段,教案的编写也正式展开,这些科学实验的新课程会在春节前后陆续与大家见面。
二、课程划分:
科学实验课程分为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幼儿园阶段分为:中班(1)、中班(2)和大班(1)、大班(2),共计4个学期;小学阶段按年级的高低划分为:一阶段(适合一二三年级)和二阶段(适合四五六年级),一阶段和二阶段各有6个学期的课程,共计12个学期。
三、产品组成:
科学实验课程以套为单位,每套产品包括16个材料包(即16次课)及1个工具包,即双面胶、海绵胶和电池。幼儿园阶段每套产品中还配有一本《亲子互动手册》,而小学阶段的工具包内则多配有一管白胶。另外,还提供详细的《老师参考用书》。
四、课时安排:幼儿园阶段每次课为45----60分钟;小学阶段每次课为60----90分钟。
五、能力提升:
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发明能力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六、课程特色:
1、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为孩子今后学习兴趣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2、将“看科学、听科学”转化为孩子自己动手“做科学、玩科学”,使深奥难懂的科学原理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让其真正领悟科学的内涵和真谛;
3、系统、丰富的课程,能满足孩子的多变化兴趣,同时更能提升其自信心、成就感及其自主探究精神等;
4、互动式教学,让孩子亲自参与进来;通过师生互动,使其充分体验科学的魅力并感受科普带来的无穷乐趣;
5、循序渐进的课程设置,同一知识点依孩子的年龄由小到大,操作材料也由少到多、制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知识点由易到难,通过不同科普作品地制作和展现,让孩子懂得举一反三;
6、实验器材加工精细、安全环保,实验成品更具知识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及某些产品的实用性。
七、教学目标:提升数理成绩,培养小小科学家。
八、五个转变
–科学实验课程与传统科学课相比的五个转变:
1、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将知识教育转变为知识和能力教育并重;
3、将书面教学转变为立体教学,让科学从纸面上“飞”起来;
4、将灌输教育转变为启发教育;
5、将传统的单一传授地教学方式转变为双向的师生互动。
九、上课常规流程:
1、课程导入:
1)、语言导入:提问、反问、设问、猜谜、讲故事、诗词、儿歌和典故等;
2)、游戏导入;
3)、实物导入。
2、知识点介绍;
3、制作过程;
4、操作方法及原理介绍;
5、应用及知识拓展;
6、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