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经常温习,不感到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开心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正是君子的表现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理解,就能够成为老师了。”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失败。”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由啊,教给你对待知识和无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到贤人,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是否有相似的缺点。”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要改正。”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士人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看作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死了以后才是终点,不是很遥远吗?”
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只有经历了严寒的冬天,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才落叶的。”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遵循的话?”孔子说:“那应该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听从任何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超过规矩。
12.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活动,仁者静谧;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13. 子曰:“君子怀于义,小人怀于利。”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义,小人思念的是利益。”
14.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堆积的墙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热爱学习,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因此被谥号为‘文’。”
1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享受知识的人。”
17.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思考并理解,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厌烦,对我来说是多么充实啊!”
...(省略部分内容,如需改写请提供全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