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大桥的资料

尽量快一点,我要写作文,有用 !!!

泉州刺桐大桥是福建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和泉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采用国际通行的BOT(建设一经营一移交)方式进行建设。经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刺桐大桥经营期限为30年(含建设期),期满后全部无偿移交给国家。工程总投资2.5亿元。大侨长1530米,宽27米,接线公路2285米,匝道2400米,其中北引桥620米,南引桥600米,主桥桥型为90+130+90连续钢架预应力桥,全桥并列6车道,设置中央绿化分隔带,设计日通车量为2.5万辆次,桥下可通行500吨胖体海轮,刺桐大桥建设规模宏伟壮观,乃目前福建省最大型公路桥梁之一。大桥工程于1995年5月18日全面动工建设。 1996年11月18日竣工并试通车成功,1996年12月28日隆重举行通车典礼。 12月29日正式投人运营。

泉州刺桐大桥由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施工,铁道部大桥建设监理公司担任监理,福建省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实施政府监督。
泉州刺桐大桥是跨越晋江的又一新通道,建成后作为国道324线跨江第二通道起分流过境交通作用,与现泉州大桥、刺桐路和宝洲路共同构成晋江南北两岸的环形交通,大大缓解泉州市区的交通拥挤紧张状况,改善过境和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泉州刺桐大桥建设以少量的国有资金引导大量的民营企业资金投资基础设施,解决了当地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这种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投资模式,开创了我省民营经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也是我国采用BOT投融资方式和投资体制改革的成功范例,为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这种新型投资模式得到了国家计委的充分肯定和《人民日报》的高度赞扬。刺桐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陆续就采用BOT投资模式建设成功刺桐大桥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6
福建省泉州刺桐大桥是我国首例由私营企业发起兴建的BOT融资项目,总投资为2.5亿元,全长1 530m、宽27m,双向6车道,于1996年12月建成通车。其采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BOT融资方式,即由项目投资法人建设经营30年,期满后全部无偿移交给政府,以解决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泉州市人民政府1994年初决定在市区边缘再造一座过江大桥,实现过境车辆和城市交通分流。建设刺桐大桥的消息传出后,先后有5家外商前往洽谈,因其条件苛刻而未成功,当地政府财力有限,无法建立承建。此时,由泉州15家私有企业合股成立的名流公司主动“请缨”,获市政府批准后,随即成立了注册资金为6 000万元的泉州刺桐大桥开发有限公司,其中名流公司占60%的股份,泉州市政府占40%的股份[引。一年后,代表市政府的路桥公司又将其中的30%股份转给福建省公路开发总公司和福建省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超出资本金不足的部分,由各股东按比例分别筹措。这样,一个国家与民营相结合、以民营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就率先出现在泉州。 由于刺桐大桥真正实行了建设项目的法人责任制,资金及时到位,责、权、利明确,机制灵活,建设效率很高。经认真投标筛选,工程由交通部二航局承建,并聘请其竞争对手铁道部大桥局为工程监理,仅用一年多时间建成通车,创造了国内同类桥梁建设罕见的高速度。
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引进BOT融资模式,开以少量国家投资带动大量民间资金参入基础设施建设之先河。经济界人士认为,其影响和意义已超过了建桥本身:走出了一条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的可行之路,提供了小型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走向联合投资的范例。
第2个回答  2013-11-06
泉州晋江大桥长3.6公里,飞跨过晋江,将隔江相望了几千年的丰泽东海、晋江陈埭连接起来,也成了泉州的新地标。

它是世界首座“开”字型斜拉桥,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建设者们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创造了六项全国桥梁之最。对于泉州而言,大桥的建成,不仅意味着泉州中心城区的跨越式发展,更意味着泉州在海西建设潮中催人奋进的发展态势。

宽阔的双向六车道、平稳的沥青路面、美丽的晋江风景……均是泉州晋江大桥的独一特色.
泉州晋江大桥由主桥、南北引桥及南北互通立交组成。北岸与市区通淮街连接,跨越晋江江面后,南岸在晋江市陈埭镇仙石村与江滨路和沿海大通道连接,全长3.6公里,主桥路宽38米,虽然比现有的高速公路还宽敞,但大桥的设计时速只有每小时80公里。

汽车从东海互通一侧的一条匝道驶上桥,从桥北的东海街道到桥南的晋江市陈埭镇仙石村,以时速70—80公里的速度行驶,只花三四分钟的时间。沿途两岸江景尽收眼底,宽阔的桥面道路和广阔的晋江让人的视野豁然开朗。桥的两侧预留了紧急停车带,为了让市民更好地观景,桥下还有观景楼梯,未驾车的市民可以从楼梯上桥欣赏两岸江景。泉州晋江大桥共安装了三种灯,一种是每盏高达28米的高杆路灯,一种是桥两侧的照明灯,还有一种是勾勒出大桥轮廓的景观灯,每到夜晚,在灯光的照耀下,夜幕下的大桥显得更加雄浑壮美祝你写出一篇完美的作品!
第3个回答  2013-11-06
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有一座令人神往的桥,那就是西坝大桥。
西坝大桥又叫胜利大桥,距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了。桥的下面,每侧有一对水泥桥墩,像一个个巨人,叉开有力的双腿,守卫大桥。桥面两侧有栏杆,每个石栏的上方都像正方体,上面刻着一个五角星,这些五角星就象征着胜利。
弯弯的桥如彩虹横跨江面,坚实的桥墩屹立江心,桥下是流不尽的江水,桥上是过不完的行人。它把为人们开辟一条伸向彼岸的通道,当作最大的快乐。每日里,无数车辆从它身上驶过,成百上千的人们从它身上走过,脚下的流水一刻不停的冲击着它。然而,它从未有过怨言,只是埋头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人们在为达到终点而欢心鼓舞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这曾经走过的桥,而桥却无私地把自己奉献给人们,甘当人们的垫脚石。
晚上,站在桥上欣赏四周的美景,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天空中,满天星斗忽明忽暗,像一颗颗宝石,像一粒粒珍珠。圆圆的月亮像个盘,镶在满天星斗之间,显得格外皎洁。微风吹拂,河水就泛起层层涟漪,像巧手的渔家女编织的网。岸边的一棵棵树木,迎风摇摆,仿佛少女们在河面梳妆打扮……
啊,家乡的桥,你虽然算不上雄伟,但你给大家带来了方便,带来了欢乐。我爱你,家乡的桥!
第4个回答  2013-11-06
泉州大桥是一座由22孔、23座墩台、157根灌柱组成,大桥长达848米,桥面宽16米。

另:大桥两侧栏杆上有花岗岩雕狮子326只和石雕白莲花328朵;大桥两端各有2座六角凉亭。

泉州大桥于1980年11月28日在顺济桥下游400多米处破土动工,费时3年10个月,耗资1755万元,于1984年国庆节前夕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