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釉瓷器为何能得到雍正皇帝的喜爱?

如题所述

在萃花的印象中,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么大规模的颜色矩阵,只能是用来形容彩虹的。不过当看到下面这组瓷器时,萃花瞬间觉得彩虹简直弱爆了!

这组看起来像极了“啤酒瓶盖”的瓷器,实际是雍正的心头好——十二色菊瓣盘,是不是感觉雍正“高级性冷淡风”的人设分分钟要崩塌了。

没错,萃花今天就是要用颜色釉来diss雍正哒。

朕是个心中住着彩虹的汉子!

颜色釉是个啥?现在青花瓷几乎成了中国瓷器的国际形象代表,但我们大天朝的审美是多元化的,并不是所有瓷器上都带花。

那些不做任何绘画,仅在釉料里加入某种金属元素做着色剂,最终呈现出相应色彩的瓷器,就是颜色釉了。

与青花相比,颜色釉瓷器更少人工匠意而富有天然韵致。我们刚刚看到的雍正十二色菊瓣盘,就是颜色釉的巅峰之作。

这套菊瓣盘,高度均为3.3厘米,口径17.8厘米,足径11.3厘米,盘身做菊花状,造型雅致,胎体轻薄,釉汁莹润。

而令人惊叹的是,它总共有黄、白、红、蓝、绿、紫等12种颜色,硬生生比彩虹还多出来5色!简直颠覆了萃花对于瓷器的认知!

对颜色不怎么敏感的童鞋(比如萃花),很可能会在这套菊瓣盘的身上,感受到来自雍正深深的恶意。因为它仅仅绿色和黄色就有多达6个色号:绿釉、葱绿釉、湖绿釉、明黄釉、姜黄釉和米黄釉。

对此,萃花只想说,关爱色盲,远离雍正。

你以为12种颜色已经是极限了?让内心住着不止一条彩虹的雍正皇阿玛,用事实告诉你什么叫超越极限!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雍正官窑颜色釉瓷器近20000件,20多个品种。换句话说,我们刚刚看到的颜色仅仅占了1/2。

除此之外还有淡粉釉、淡黄釉、霁红釉、霁蓝釉、鳝鱼黄釉、窑变釉、炉钧釉……就问你晕不晕?

必须承认,用彩虹已经不足以表达雍正的内心色彩,它简直就是个调色盘!

从古至今朕的色彩最丰富!

调色盘雍正学问好、眼光高,瓷器之中独宠颜色釉。档案记载,雍正十二色菊瓣盘,就是完全按照他的御旨专门为皇家烧制的。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在雍正的亲切关怀下,景德镇官窑把四爷的喜好作为烧制颜色釉的最高标准,凡是皇上要求的式样和颜色必须想方设法烧制出来。最终研制出十数种鲜丽的新釉色。

当时的督窑官唐英,撰有《陶成记事碑文》一书,书中概括了雍正官窑的57个品种,其中近30种皆为颜色釉。

烧制30种颜色有多难?相信看完下图你会深有感触。友情提示,化学不好的童鞋请跳过。

不同金属元素呈色图(仅供参考)高温:1200-1350度;中温:900-1200度;低温:600-900度;氧化焰:烧制过程中窑内氧气含量高;还原焰:烧制过程中窑内氧气不足

可以说,正是由于雍正的爱好和大力推动,当时的颜色釉烧制水平才有了跨越式的提高,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境界。

听说有人看不起朕的颜色釉?

2005年以1400万英镑成交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和2014年以2.8亿港元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先后两次刷新了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让萃花一度以为青花和斗彩才是瓷器中的大Boss。

但现在看来,萃花还是too young too naive,让雍正爱得深沉的颜色釉才是瓷器中的贵族呀,毕竟人家可是皇家用来祭祀的!

中国历代王朝都有全套的祭祀制度,祭祀用的器物,最初以青铜器、玉器为主,而后瓷器也渐渐得到皇家的认可,从朱元璋开始,“凡祭祀皆用瓷”。

祭祀用色有明确规定,祭祀天坛须用青色,祭祀地坛须用黄色,日坛用红色,月坛用白色。于是青、黄、红、白四色,成为颜色釉中的祭器。

有些釉色的名字甚至直接以祭祀命名,如祭红、祭蓝。后来唐英为了让其更富文采,才改为现在的霁红和霁蓝。

因为事关祭祀,颜色釉在明清时期一直由官窑烧造,民窑如果私自烧造可是会引来杀身之祸的。

《明英宗实录》卷记载,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朝廷下令禁止江西饶州府(景德镇所在地)私造黄、紫、红、绿、青、蓝以及白地青花瓷器。一经违反,主犯凌迟、男丁充军。

黄釉瓷器因为是皇家专用,朝廷和官窑的控制则更为严格,严格到什么程度呢?烧坏的残次品也要运到京城,严禁技术外传,保密意识real强大!

虽然颜色釉的成熟和高峰在明清时期,但各种釉色在中国瓷器史上的诞生却远早于此。

原始青瓷在约3000年以前的商代就已经出现,绿色、黄色和黑色则集中出现在汉代前后。

看似最简单的白瓷(真的只是看似简单),在隋朝才真正烧制成功。随后的宋朝,红色和蓝色开始出现。

除了以上这些常见色,宋代出现的“酱釉”(又叫紫金釉)、“玫瑰紫釉”,明代出现的“茄皮紫釉”和清代出现的“炉钧釉”“茶叶末釉”等,都让中国瓷器变得更加多彩多姿。

感谢先人几千年来孜孜不倦地探索,留给我们一个如此五彩斑斓的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